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赋予法律以生命

  发布时间:2015-10-21 16:09:35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大家还记得一份长达12000多字的刑事判决书引发的网络热议吧!广东惠州市惠阳区法院针对一起社会关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争议极大的案件,在判决书中对定罪量刑进行了充分地说理,全文共用12265个字,还破天荒地加上一段“最后的说明”,受到网民的好评,被盛赞为“伟大的判决”。这份判决书为什么会获到这么高的评价?是因为判决结果绝对公正?还是因为社会效果好?我个人认为,它的伟大之处关键在于:充分的辩法析理和闪耀的人性光辉。

    我曾经接待过一个老年丧子与改嫁儿媳争夺孙子抚养权的孤寡老人,记得当时,我先耐心倾听了他失去精神寄托的哭诉,然后,握着他粗糙的手帮他擦去眼角的泪花,给他讲解了法律规定,让人想不到的是,原本老泪纵横、情绪激动的老人却感动的说,你能耐心听我说完,又给我讲了法,我懂了,不打这个官司了。望着老人离去的背影,回想着他信赖的目光,我陷入了沉思。人民群众不仅渴望公正,更盼望倾听和沟通,他们需要的是有温度的法律,需要有血有肉有生命体征的执法活动!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今天,人民法院每一项工作都浸透着对人民群众的人文关怀;巡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彰显着为民情怀;裁判文书上网、庭审公开、流程公开,搭建起监督平台;新闻发言人制度更是畅通法院与公众的桥梁和杻带;错案必纠、毒瘤必除,敢于向问题亮剑,凡此种种,都是在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热切期待!法律不应只是思想和文字,在实现中国梦的大时代,法律的生命正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伟大实践中日益鲜活起来。

    赋予法律以生命吧!让我们执法者把良知根植于心间,带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忠诚,带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让我们的每一次接待,都和风细雨,传递法治的关爱;每一次庭审,都公开透明,贯通正义的血脉;每一份判决,都论理清楚,娓娓道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让公平正义春暖花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