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成长于铁人精神的故乡———黑龙江省大庆市;
她,从事审判工作16年,审理了2000多起案件,无一差错,无一超审限,无一发回重审,无一上访缠诉;
她,有自己追求人生的准则:作为党员,党性高于一切;作为法官,法律高于一切;作为公仆,百姓高于一切;
她,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她,以审判实践,赋予新世纪人民法官时代的内涵;
她,就是现任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经济审判庭庭长顾双彦。
公正司法秉公断案
“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法官,就要先做一个好人。”这是顾双彦与记者交谈时,给记者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在顾双彦那里,“好人”就是要有良知,“合格法官”必须公正司法。
16年前,做了5年技校教师的顾双彦瞒着当时任大庆龙凤区法院副院长的父亲和做中学教师的母亲,经社会公开招考,迈进了大庆市让胡路区人民法院的大门。那时,性格倔犟的她暗下决心,争做一名好法官。
先后在让胡路区法院担任过内勤、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经济审判庭庭长的顾双彦,每每回忆起自己的法官生涯,特别是在乘风法庭工作时审理的第一起案件,她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那是1993年,让胡路区法院乘风法庭始建初期,顾双彦主动要求到这一基层法庭工作,锻炼自己的品格和意志。
在那里,她审理的第一起案件是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原告是一位农民老人。顾双彦没有想到,开庭前,这位本来占理的老人竟给她送来200元钱,并眼含企盼的泪花对她说:“闺女呀,你可要为俺做主啊!”顾双彦劝慰老人收回了钱,案子也得到了公正裁决。可这件事却深深地埋在顾双彦的心底。她扪心自问,老百姓打官司除了交诉讼费还要花钱,他们担心什么呢?就是担心法官把案子断歪了。从那时起,瘦小身躯的顾双彦用她那副铁肩担起了沉甸甸的“公正”二字,捍卫着法律的尊严。
2000年9月,顾双彦接了一起非常复杂且棘手的标的为27万元的租赁合同纠纷案。这起案件原告是公民,三个被告是法人。此前曾终审又再审,但当事人仍不服判决,又到省、市上访。检察机关还曾提出抗诉。她刚刚接手这起案件,替双方说情的人便纷至沓来,他们以自己的高职位向顾双彦施加压力。对此,同事们也替她捏把汗,劝道:“双彦,咱谁也得罪不起,这案子背景太复杂,别太较真儿了。”一听此话,顾双彦那犟劲来了,职位再高,高不过党性,高不过法律。她确信,只要查清案件事实,公正裁决,当事人是能信服的。此后半个月里,她白天跑有关单位、寻找证人,曾为寻找一个关键证据,她跑了上百公里的路。晚上,查卷宗,梳理原始证据,分析案情,并找出了双方争议的焦点。在公开审理中,顾双彦晓之以法、以理,使双方认清了各自的过错,主动承担了责任。这起长达5年的讼争,当庭调解结案,原、被告握手言和。
一次,顾双彦在受理一起债务纠纷案时,与她有着十多年交情胜似亲姐妹的好友找到她,替该案被告说情。双彦没有忘记,十几年前在学校教学时,常因胃病吃不下食堂的饭,那时是好友和她母亲常常给自己做可口的饭菜。可在情与法中,双彦只有把友情埋在心底。顾双彦依法审理了此案,保护了原告的利益。结案后,她特地买了水果和补品到好友家看望其母亲,并想和好友做番解释。当好友开门一看是顾双彦,堵在门口说:“你走错门了吧,你还认识我们吗?”说完,砰的一声关上了门。顾双彦木然地站在门口,心里难受极了。她双手掩面,委屈的泪水从指缝缓缓落下……
官司不在大小,纠纷不在难易。在顾双彦心里,诉讼标的上亿元的案件和一元钱的案件,在当事人眼里都不是小案,裁决结果有胜败之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公正。
心系百姓甘为公仆
“顾双彦不仅是一位好法官,更是大庆油田钻井前线工人的贴心人。”这是一位油田退休干部代表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一公司6500名职工掏出的心窝话。
在大庆油田钻井一公司,钻井前线工人有3200名,平均年龄40岁左右。他们担负的钻井触角伸向加拿大、埃及、委内瑞拉三国和国内黑龙江、吉林、新疆、甘肃、陕西五省区21个县。出国的打井工人每3年回一次家,而在国内的也要两年返家一次。于是,油田传诵着这样一段顺口溜:“好女不嫁石油郎,一年四季守空房,有朝一日往家转,抱回一堆油衣裳”。长时间分离,前线工人的妻子怨声载道,而远离故土的钻井工人又无法表达心中的意愿。一时间,钻井前线工人家属提出离婚诉讼请求的越来越多。
对这一切,顾双彦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针对辖区内离婚率增高的情况,在乘风法庭工作的顾双彦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向大庆石油管理局提出建议,成立了大庆石油管理局家庭建设研究会。尔后,她深入研究会,向石油工人和家属们传授法律知识、与他们共同探讨家庭问题,以提高家庭的道德水准。为了维护前线工人队伍家庭的稳定,保障油田建设正常进行,顾双彦在审理离婚案件中,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化解矛盾,使油田职工家庭关系越来越和睦,为钻井工人创造了安定祥和的生活氛围。自1993年至1996年底,经顾双彦审理的离婚案件85%调解和好结案,只有15%因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的离婚案件调解或判决离婚。
16年来,顾双彦心中装着百姓的疾苦,装着企业的生存,却惟独没有她自己。她敬业爱岗,到了如醉如痴的地步。她的家离单位仅单程就有30多公里,每天她要跨3个区上下班。为了完成繁重的审判任务,她每天清晨5点半离家,风雨兼程,坚持通勤14年。任审判员时,她超负荷工作,一年曾审理过328起案件,白天忙于开庭,晚上写裁判文书,她常常工作到凌晨二三点。在考勤簿上她从没有请过假。她为人母、为人妻,又是妈妈惟一的女儿,每当家中老人和孩子有病时,她多想对家人尽一点责任。可是,每天清晨睁开眼,一想到还有那么多的当事人在等着她,她只有牺牲家庭,投向她热爱的审判事业。
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大娘,早年丧夫,靠遗属补助费把养子拉扯大,并成家立业。儿子在前线施工,儿媳却对老大娘十分刻薄,老人常被关在小黑屋里,连饭都吃不上。顾双彦受理了这起养母诉养子赡养纠纷案。了解案情后,她立即将老人的养子和儿媳传唤到庭,依法讲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及不履行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结案后,为妥善安置老人,顾双彦又与老人养子单位有关部门联系,在他们的支持下,帮助这位老人解决了住房,并责令其养子定期看望其母亲。这之后,老大娘每当来让胡路区法院领取赡养费时,总要到双彦的办公室看看她。人多时,老大娘就站在一边望着她。这情景一次次打动着顾双彦的心,她说,我们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分内的小事,他们却永远惦记着我们。
近年来,顾双彦倾情相助冤屈百姓,在当地被传为佳话。对慕名而来请她断案的、咨询的,还有倾诉衷肠的,她都热情相待。从1997年至今,她所在的经济庭共审理各类经济纠纷案件1800多件,解决标的额2亿多元,为企业和其它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近亿元。
清正廉洁甘于清贫
采访中,顾双彦的同事们回忆起她的感人事迹,无不动容。
已退休在家的原乘风法庭庭长又是顾双彦入党介绍人的张少先,说到爱徒顾双彦几次哽咽了。张法官眼含热泪,用“不容易”三个字概括了顾双彦的优秀品德。这位有着三十多年党龄的老法官自信地拍着胸脯说:“双彦办案,原告不吃,被告也不吃,她若收过当事人的钱,我就去坐牢。”
生活中的顾双彦,耐得住寂寞,更耐得住清贫。一年又一年,她钟爱的法官制服伴着她走过了春夏秋冬。在她率直、倔犟的性格里,总是透着铮铮傲骨。她说:“我穿上法官这身衣服,不是做买卖。我选择法官这个职业,就要保证清正廉洁。”
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顾双彦时刻不忘农民出身的父亲对她的教诲。顾双彦在审理一起债务纠纷案件时,原告曾几十次索款,但被告都以种种理由拖欠。法院立案后,被告又四处躲藏。为了尽快审理此案,顾双彦花费了不少心血。案件审结后,被告在约定时间内将欠款全部还给了原告。事后,原告的家属拿着一枚价值千元的金戒指找到顾双彦,说:“你为我们的事,起早贪黑办案不容易,收下我们这份心意吧。”顾双彦婉言拒绝了。原告家属激动地对顾双彦说:“人家都说办事得先送礼,可我办完事送礼,你也不收,真佩服你!”
1998年底,顾双彦审理了一起诉讼标的二十多万元的购买汽车配件纠纷案。原告是哈尔滨来大庆经商的个体业主,被告是一家国有大企业。原告想,与这样大的企业打官司心里没底儿,又怕地方保护,他就多次找到顾双彦,想“表示表示”,但都被顾双彦坚决拒绝了。案件审结,结果这位个体业主胜诉。为了以示谢意,这位业主将一装有一万元的信封以转交材料为名给了顾双彦的同事,顾双彦打开信封,见里面是一沓钱,立即退还给业主,并对他说:“判你胜诉是因为你有理,要是没理,你送多少钱都没用。”说完,她还不忘嘱咐业主以后卖货时要注意健全手续,这位业主听后心里热乎乎的。
更令人敬佩的是,她在困难时,自己的亲戚朋友送钱给她,她也不要。她说:“我怕欠人情,给工作带来麻烦,给公正负载上沉重的包袱。”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大庆人眼中,从顾双彦身上,你总能看到大庆精神,那就是艰苦创业;你还能找到铁人的影子,坚韧不拔。
顾双彦经历了一段艰苦的求学之路,用她的话说:“那真是一把泪水、一把汗水换来的。”
1985年,顾双彦电大专科毕业后,考上了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法律专科。毕业后的1988年,孩子未过哺乳期,她又考入了吉林大学法学院,这一读又是3年。1992年毕业后,随着形势的发展,顾双彦感到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很难适应审判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疑难、复杂的法律问题。1999年,已经36岁的她,又毅然走进考场,参加了全国22所高校联考,考入黑龙江大学法学硕士研究生班。现已完成全部学业,正在准备论文答辩。去年5月,她在黑龙江大学成功地组织了一次诉辩式模拟法庭,受到了导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多年来,顾双彦刻苦钻研,求索创新,具备了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在审判实践中,她注重从立法本意、立法精神上理解掌握法律的精髓。
针对当时诉讼费计算繁琐、易出错的问题,顾双彦于1989年推出了“诉讼费连算法”,此办法在大庆市法院系统推广,并收入到黑龙江省高级法院审判汇编。1993年,在乘风法庭工作期间,她又结合审判实际,提出改革庭审方式,以减少案件审理过程中的重复劳动。即变法庭取证为当事人举证,变庭前背靠背调解为当庭调解,变庭后裁决为当庭裁决。措施推行后,她创下了一天开8个庭,月审结62件案子,年审结328起案件的当时黑龙江省法院系统的最高纪录。1997年3月担任经济庭庭长后,顾双彦又大胆提出了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推出了以“分块庭审、集中举证、适时认证、分段小结、当庭裁判”为特点的《经济一审案件庭审程序规范》。这一做法,自2000年起在让胡路区法院全面试行。
2002年1月9日,中共黑龙江省委授予顾双彦“新时期的好法官”荣誉称号。
今天的顾双彦,为实现“公正与效率”21世纪人民法院工作主题,仍在审判岗位上孜孜追求、默默地奉献着。
2002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在全国法院系统广泛开展向顾双彦学习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