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带着女儿出行,首选是去山东登泰山。7月29日下午我们到达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我们在预定的宾馆住下,面对向往以久的泰山不由生出敬畏,没有冒然前去,商量是坐揽车还是自己登,因为我和女儿平时都不爱运动,又有恐高症,怕坚持不了,到时候骑虎难下了,纠结一番后,还是决定先去孔子的故乡曲阜回来再做打算,联系了一家当地的旅游散团,30日我们去往曲阜,在旅游团里我们遇到一位来自上海的女教师,带着两个十四五岁的男孩子,我们聊起要去登泰山的事,她们是刚刚登完泰山,她是带着两个孩子前天晚上11点开始,登了五个多小时,正好到山顶看到日出, 看着她文弱的样子,我真不敢相信,我问她什么感受,能坚持吗,她说累是累,但能坚持的,登山比坐揽车更有意义,不要给自己留遗憾,一劲鼓励我和女儿去亲自体验。女儿在一边也无比兴奋,嚷着妈妈我们也要登山,不要坐揽车,我动心了。下午五点我们从曲阜返回泰安的宾馆,休息做晚上登山的准备,我再一次问女儿你确定自己能坚持,女儿坚定地说“能,一定”,还嘲笑我说“妈妈,你怕了,是不是想打退堂鼓呀?”简单带点吃的和两瓶水晚上近11点钟我们到达泰山脚下,泰山真的好高呀,三三两两如我们一样夜间登山的人有好多,我和女儿每人买了一把登山手杖,一个手电筒,随着人流开始登山,山上没有路灯,是漆黑的,但登山的人手中的电筒,把山路照得很亮,开始的时候很兴奋,通往山顶的台阶还不算陡。我们有说有笑,后来越来越累,腿如灌铅似的抬不起来,好不容易到达中天门,休息了一会,我和女儿深知,午夜时分是没有大巴也没有揽车的,只有靠自己的双腿了,我们继续前行,女儿真是出忽我的意料,登得比我快,还一直鼓励我,妈妈要坚持呀,登到十八盘的时候,那里的台阶近乎90度,阶梯多,我们不敢回头,每走十多个台阶,腿酸疼的历害,必须停下来休息,抬头看见前面星星点点的登山人携带的光亮,山顶那么遥不可及,真是生不如死的感觉。同行的登山人群里居还有一个年轻的母亲抱着一个孩子,我好奇地问孩子多大了,她说一周岁多,看着她很轻松的样子,我真晕,从我们身边过去的还有七、八岁的孩子和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的人居然还能在台阶的中间蹬蹬地往上跑,真羡慕呀,我和女儿只有靠边上一拿登山杖,一手握铁扶手,一步一步往向挪了。我知道这里有个说法,登泰山能保平安。
终于又到了南天门了,然后是天街,好象到了天上,整个城市的灯光都在脚下,山风很猛烈很冷,我和女儿租了两件军大衣穿在身上,凌晨4点多,历经5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泰山之顶一一玉皇顶,女儿真是困极了见到石头就要倒头睡觉,我们后来选择玉皇顶一侧的日观峰,在那里等待日初,凌晨的山顶冷风袭来,透寒彻骨,根本不象七月的夏季,但来观日初的人很多,多数和我们一样穿着军大衣,还有支起帐篷的,我在一块大石头前坐下,搂着女儿让她俯在我腿上睡会,只听女儿含糊间说了一句“妈妈真苦了你了”就睡着了。那一刻我们仿佛一对难兄难弟,心贴得更近了。周围的一切渐渐清晰,周围的山峰都淹没在云海里,时隐时现,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了。天地一览无余,“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我感受到杜甫当年的豪情。人群躁动起来,天边漫漫变了色,先是淡粉,然后是淡红,周围的山峰和云海也被染了色,我们都知道,那个时刻就要到了。我叫醒女儿,找了个最佳位置,调好相机,终于在人们的惊叹中那一轮红出现了,将天边尽染,同日观峰上的飞来石彼此衬托着,交相辉映,真美,人群很安静只听得闪光灯的喳嚓声,登山的疲惫和饥寒交迫没有了,取代的是兴奋和欢呼……太阳升高了,整个泰山笼罩在芒芒的霞光中。
下山的时候,我和女儿互相搀扶着,女儿嚷着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但我们有的是身体疲备后的心灵上的愉悦和满足,脚下踩着青石铺的登山阶梯下来,在玉皇观前面开阔处巨大的石壁上是唐玄宗泰山封禅时留下的摩崖石刻,也是泰山上最大的石刻碑文了 “丰功伟业,耗尽移山心力”,我问女儿此次登山有什么感想,女儿毫不犹豫地说古人真伟大,我问还有其它吗,女儿想了想又说:“妈妈,其实好多事情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坚持到底就能成功的,比如这次登山。”我说,你说得对,这就是人的潜能,人有无限的潜能,只要挖搌出来,什么困难都能战胜,要时刻相信自己。
我和女儿相视都笑了,在泰山之巅的朝阳余辉里我们渐行渐远。
再见了,泰山,感谢你,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