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宋鱼水是专家型法官,那金桂兰就是实用型法官。实用型法官,就是面对普通老百姓更实用,基层特别是农村基层法庭应当尽量培养能认真履行职责的实用型法官。”
采访金桂兰事迹,听到最多的评价是“实用型法官”。宁安市法院院长李强汇报时说:“办案一线尤其是法庭,特别需要像金桂兰这样脚踏实地的实用型法官,什么叫实用?就是好使,大道理不多讲,就是交给她一个案子相信她一定能办好,就是能做到案结事了。”
是啊,宋鱼水办案“辨法析理,胜败皆服”,难道不是一名“实用型法官”吗?金桂兰办案能让双方当事人迅速化干戈为玉帛,从某种角度讲,不也是一位善于化解基层矛盾的“专家”吗?
其实,无论是在哪个岗位,能够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必定与背后的刻苦努力分不开。记得采访当事人苏萍时,她讲过这样一件事:“前几天,沙兰镇闹泥石流,我来法庭,见静悄悄地没人,上二楼一看,金桂兰一个人正坐在办公室里看民法通则,说‘全庭人都参加抗洪去了,不要我’。你看,她就是这么个人,爱学习,即使一个人时也不会偷懒。”
金桂兰的丈夫李永春则对记者说:“其实不光是她,法庭的每个同志都是这么做的。我几次办事晚上路过东京城法庭,法庭里每个办公室都亮着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东京城法庭充分发挥全庭人员工作日吃住在法庭的优势,确定每周三晚上为案件研讨例会日,重点研讨庭内的疑难案件及合议庭意见被审委会否决的案件。通过深入浅出的研讨,激烈的争论,相互指缺点、找依据,全面提高大家的业务素质,确保案件质量。
在采访、接触过很多优秀法官之后,记者更愿意相信这样一句话:无论人在哪里,无论在哪个岗位,努力学习、诚实劳作的人们永远心灵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