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执法,公正执法,秉公办事,这是时代对于执法干部的要求。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等思想教育,使执法干部牢固树立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切实打牢思想基础,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进一步端正执法思想、转变执法观念,突破旧习和传统影响,把执法为民的思想牢牢扎根,有利于增强服务理念,提高办事效率,进而把执法工作纳入社会监督范围内,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五常有位法官,叫孟宪福。他是一位百姓用口碑传颂出来的“名人”,一位群众用眼睛审视出来的好党员、好干部。
30年来,他不求职务晋升,不图生活享乐,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以公正为天职,视廉洁如生命,牢记宗旨,勤政为民,坚定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毫不动摇,努力实践着自己无愧于人民养育、无愧于党的培养、无愧于人民法官称号的执着的人生追求。他连年受到各级各类奖励表彰82次。1994年被五常市人大评为“最佳执法人员”,1995年以来,连续被五常市委评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个人标兵”,1996年-2000年,连续被中共哈尔滨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8年被评为哈尔滨市劳动模范,曾被记个人三等功四次,二等功、一等功各一次,并被评为省、市、县三级“十佳”公仆,全国法院模范,全国十大人民满意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人民满意的好法官”标兵。
以公正为天职
法官,主持着社会的公正,孟宪福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
一次,某局局长的女婿,自恃“门子”硬,公然将法庭已扣押的冰箱等物品转移变卖,拒不履行给付义务,法院依法将其拘留。副局长受人之托出面说情:“不就是欠点钱吗,你先把人放了,我明天亲自来送钱。就是你们院长来,这个面子也还是要给的。”傲慢之气,溢于言表。孟宪福不卑不亢地说:“局长的面子再大也大不过法,院长也要依法办事。”他以一身正气,维护了法律的尊严。一位主管领导的岳父,因债务纠纷被依法传唤,拒不到庭,孟宪福决定报批拘传。书记员提醒他,“这个人有背景,会不会捅漏子?”他果断地说:“严格依法办事,不会错,有事我顶着。”将被告拘传到庭,依法履行了给付义务。主管院长见着他时,半开玩笑地说:“你小子还有点气魄,咋没跟我提那个‘茬’呢”?事后,那位主管领导没找他的麻烦,还很赏识他敢于”碰硬“的精神,现在退休了,还时常到法庭坐坐。
视廉洁如生命
“做法官就要做清白的法官”。在孟宪福看来,真正有价值的人生,要热爱事业,淡泊名利,清清白白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不求奢侈,知足常乐,处世坦然。
同事说,有人觉着要廉洁很难,但看看我们庭长,那真是比廉洁还廉洁。一位姓王的当事人,为了缓交2万元执行款,打听到孟宪福的家,暗中把装有上千元的信封塞在他家的沙发下面,孟宪福第二天把装有钱的信封当面退还。姓王的并不死心,又提出和孟宪福做买卖,不用他投资,只要他提供点法律咨询就行。无论赔挣,每年给他一万元。孟宪福明知他是迂回送礼,淡淡一笑说:“我们法院有规定,干警不能经商做买卖,你有偿付能力,必须及时交执行款。”当事人按期付清了执行款。
“是黑土地的人民养育了我,是党培养了我,党和人民对于我有报答不尽的恩情,我不属于自己,我是人民的儿子。”
不入关系网,不欠人情债。孟宪福始终以坚强的党性,守着那份清贫。当先进,得条床单,他铺到庭里值班室的床上;得件衬衫,他送给更夫。一次,市法院奖给优秀党员300元钱,他拿到手后,到商店给庭里每位同志买了一支钢笔。算账时,钱不够,他又自己添上10多元。
情系党的事业
孟宪福情系党的事业,情系人民群众。他在忠诚于共和国的法律、秉公办案的同时,还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五常镇法庭辖区近18万人口,接待工作十分繁重,但孟宪福从未有过敷衍了事、不耐烦、发脾气的时候。对于前来咨询的群众,无论是贫富老幼,还是文盲弱智,他都耐心接待,不厌其烦地解答,该立案的马上立案,使他们怀着疑问而来,带着满意而去。30年来,他无偿为人民群众提供法律咨询20000多人次,主动为有困难的当事人拿路费、宿费、医药费400多人次,达20000多元,捐款10000多元;由于他的不懈努力,使1000多个濒临破裂的家庭破镜重圆。有谁能计算出这些数字的背后,浸透着一个法官多少心血和汗水?每一个铁案后面,都写满公正、廉洁,还有奉献。
孟宪福退休后,牵挂为之付出半生心血的司法事业,继续发挥余热。他投身到法院诉前调解工作中,主持孟宪福调解室做诉前调解工作,不辞辛苦指导青年法官讲求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水平;总结调解经验,形成“孟宪福调解法”,推动了五常法院的大调解工作,使五常法院大调解工作走在全市法院前列。孟宪福同志亲自参与调解的矛盾纠纷达600余起,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率大大提升。孟宪福精神已经成为我市法院队伍建设宝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