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黑龙江法院坚持立足司法审判主责主业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全会部署的“九分落实”着力,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保障“十五五”目标任务落地见效,为龙江高质量振兴发展提供坚实法治支撑。
今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院长说”栏目邀请哈尔滨中院党组书记、代理院长程显波聚焦主责主业畅谈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奋力扛起省会法院担当
——哈尔滨中院 党组书记、代理院长 程显波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必将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面对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使命,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军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全会部署的‘九分落实’”。作为省会城市法院,哈尔滨中院必将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全会精神融会贯通于法院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以“答卷人”的姿态,奋力答好新时代赋予省会法院的“五道考题”,在服务保障龙江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建设的壮阔实践中,展现冰城法院的硬核担当。
一问政治忠诚:如何学深悟透,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全会精神上来?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首要的是回答好“政治忠诚”这一根本问题。全会明确了“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并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置于首位。学习贯彻绝不能停留在口头表态上,而必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判断和战略部署上来。“学深”是基础,必须沉下心来,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规划建议原文,力求准确理解党中央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部署;“悟透”则是关键,不仅要把握文本内容,更要立足审判职能,对标“十五五”规划中关于法治建设特别是司法工作的重大部署,紧密结合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审判工作的意见》,深入思考总书记重要论述在具体案件、司法政策中的落脚点,让理论之树扎根于司法实践的土壤。我们将通过完善党组领学、支部研学、干警践学的联动机制和闭环体系,推动形成从思想认同到行动自觉的完整链条。同时,健全请示报告、决策执行、监督问责的全流程管理机制,确保中央及上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执行,以“勇于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的政治自觉,把对党忠诚书写在“惩罚犯罪、保护人民,定分止争、维护公正”的履职实践中。
二问服务大局:如何在“十五五”新征程中精准发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其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法院工作服务大局,必须跳出“就案办案”的思维窠臼,主动将司法工作融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等顶层设计之中。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加强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助力五常大米、北大荒、哈药等“龙字号”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积极拯救和及时出清功能,圆满审结工大高新、哈飞汽车、奥瑞德等一批重大破产重整案件,推动企业涅槃重生、产业优化升级;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积极为生态产业、冰雪经济等提供精准法律支持和风险预警,展现司法前瞻性与保障力。下一步,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和“坚决破除阻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卡点堵点”的要求,在裁判中维护公平竞争,促进消费与投资良性循环;统筹严格保护创新与防止权利滥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做深做实“执破衔接”,提升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让司法成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的“催化剂”,以高质量司法实践“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
三问司法为民:如何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让公平正义更加可感可触?
全会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仅是一个基本原则,更是一种实践要求——它意味着司法工作必须始终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展开,不仅要实现“案结事了”的法律效果,更要追求“人和心安”的社会效果。过去五年,哈尔滨法院聚焦“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关键领域,审结相关案件超20万件,通过推行“共享法庭”“法官工作站”,成立“一个中心、四个指导站”,开通“诉费通”“薪事码上办”平台,推进“失信惩戒”与“守信激励”双向驱动等,倾心守护群众幸福美好生活。但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司法为民亦永无止境,我们将持续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与诉讼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通过做实先行调解、指导人民调解、积极参与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等方式,努力将更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我们要求每一位法官都要内化“如我在诉”的为民情怀,在审理涉民生案件时,不仅要明辨是非、依法裁判,更要善于融情、理、法于一体,实质性化解矛盾;我们强调判后答疑的必要性,不仅要解释法律条文适用,更要阐释裁判背后的价值取向与社会预期,努力让每一份裁判文书都成为一堂生动的法治公开课。我们的目标,是让公平正义以更加高效、透明、可感、可信任的方式,抵达每一位百姓身边。
四问改革创新:如何激发内生动力,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
审判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发展环境,必须“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向改革要活力、向科技要效能。全会提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对于法院而言,就是要坚持改革引领、制度重塑、数字赋能、流程再造。实践层面,我们进行过一系列探索:构建实施护航企业健康发展协作机制,创新实践“三中心”星网治理体系及“两所”共建新模式,打造强清案件清算组工作制度,指导出台破产案件债券审核指引,将纳税提示嵌入部分民商事及刑事裁判文书……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一步步将审判工作现代化理念,落到司法工作的日常之中。而在“数字法院”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我们稳妥推进“一张网”上线即用、用即有效,“数字法院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审判工作各节点全程同步监控,“智慧执行”成功打通全市范围内线上公积金划扣。这些不仅是制度的完善、技术的升级,更是工作模式与思维的一场深刻变革。我们还将进一步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应用,用好大数据分析研判和审判质效会商,努力实现“智服、智审、智管”。在拥抱技术的同时,我们也将保持人文关怀的视角,特别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可能面临的“数字鸿沟”,确保技术红利普惠共享,让司法改革的每一步都稳健而温暖,切实激发内生动力,迈向更高水平的审判工作现代化。
五问自身建设:如何锻造与新征程使命任务相适应的法院铁军,夯实事业发展根基?
“打铁还需自身硬”,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法院铁军,是回答好所有考题的根本组织保障。回溯历史,哈尔滨中院的红色基因里,早已镌刻着队伍建设的初心密码。作为中国共产党建立的首个城市人民法院,哈尔滨中院承载着人民司法“从农村走向城市”的重要转折,这份独特的历史积淀,不仅是滋养队伍的精神富矿,更赋予我们“走在前、作表率”的政治责任与历史自觉。从红色司法传统中汲取力量,在时代变革中锤炼本领,我们的队伍建设之路,本质上是“根脉传承”与“时代创新”的辩证统一。正是基于这份清醒认知,我们始终将队伍建设置于全局性、基础性位置,系统谋划、多措并举:从构建脉络清晰、内容丰满、富有感染力的红色司法文化叙事体系,到开展大规模、精准化的业务培训与实践锻炼,致力于实现对干部理想信念、专业能力与精神谱系的系统塑造。下一步,我们将聚焦审判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需求,加大在涉外、知识产权、环境资源等关键领域的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构建专家型与复合型并重的人才梯队;持续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健全从严管理体系和科学考核评价体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以高素质专业化队伍,为新征程法院事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