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大庆市萨尔图区法院:雷霆2025 以善意促执行 以执行护发展

发布时间:2025-11-19 14:16:20



    当生效法律文书遇上陷入困境的民生企业,执行工作应何去何从?大庆市萨尔图区法院坚持黑龙江高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在一起涉小微企业买卖合同纠纷执行案件中,以一场充满司法智慧的生动实践,给出了司法为民的精彩答案。该案灵活采用“资产活封+资金监管”的组合式生产性执行措施,巧妙化解了执行僵局,既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又为负债小微企业留下了生存发展的生机,实现了“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2020年,某棉裤加工厂因市场波动、资金链断裂,经营陷入困境,欠付供应商初某货款139余万元迟迟未能偿还。法律文书生效后,该加工厂仍无力履行,初某遂向萨尔图区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摆在执行法官张驰面前的是一道难题。一方面,申请执行人初某的合法权益必须得到保障;另一方面,被执行人加工厂账户内无直接可供执行的银行存款,其固定资产是缝纫设备、原材料和季节性较强的棉裤产品。若机械地查封厂房、拍卖设备,这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小微企业将瞬间停摆,彻底失去造血能力,债务清偿更是无从谈起,最终将是“案结事未了”的局面。

    在深入调查与实地走访后,执行团队认为该厂设备专业、产品具备季节性市场,困难主要源于暂时性资金周转不畅,仍有“救治”可能。基于此,张驰果断采取“活封”措施,在清点造册、张贴封条、明确告知法律后果后,允许企业继续使用生产设备进行加工经营,既不放松监管,又保留生产能力,让企业得以“活”下来。

    “活封”只是第一步,如何确保经营产生的收益真正用于偿还债务,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张驰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后,制定出“资产活封+资金监管”的执行方案。

    一是要求企业开设专用银行账户,作为销售棉裤货款的唯一收款账户,只允许资金存入,未经法院批准不得随意支取。二是企业每月向执行团队报送销售台账、出货单等经营数据,并说明款项进入专用账户的情况。执行团队通过网络查控系统,不定期抽查该账户余额,核对回款金额与申报情况是否一致,形成动态监控。三是企业支付原材料款、员工工资等必要支出前,须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和证据材料,经法官审核批准后方可支取。四是企业在约定时间节点将资金账户内的余额偿还申请执行人,如有违反,法院将立即冻结企业资金账户,并撤销“活封”措施。

    这一创新执行方案彻底扭转了案件局面。申请执行人对法院给出的方案表示认可,企业经营者邱某、王某更深切感受到法院真心助其“绝处逢生”,在这份信任与理解下,他们由最初的逃避抵触,转变为主动配合、积极经营,并郑重承诺:“法院信任我们,给我们留了活路,我们一定努力干,挣了钱首先还债!”,双方顺利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在被执行人妥善经营、法院严密监管地共同努力下,企业逐步走出困境:2023年12月,棉裤加工厂利用销售旺季盈利一次性偿还50万元;2024年6月,再次还款30万元;2025年9月,棉裤厂偿还最后一笔欠款67万元,本案连本带息147万元全部清偿完毕。

    张驰在案后表示:“强制执行是手段,维护权益、化解矛盾、促进发展才是目的。对于有经营前景、暂时遇到困难的小微企业,执行工作不能简单化、机械化。‘活封’体现了保护的‘温度’,而‘资金监管’保障了执行力度。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善意文明执行。”

    至此,一个原本可能以企业破产、债权落空告终的案件,迎来了“三赢”的结局——申请执行人的债权得到了全额保障,负债的小微企业棉裤加工厂获得了扭亏为盈的宝贵机会,工厂里十余名员工保住了就业岗位。下一步,萨尔图区法院将持续深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完善“活封+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服务民营经济、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长效路径,让执行工作更有力度、更具温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