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依安县法院:一场由暧昧开始的骗局

发布时间:2025-10-22 09:29:04



    一根网线连接起的“甜蜜邂逅”,或许藏着精心编织的骗局。当屏幕那头的“女友”以温柔攻势拉近距离,再以生活应急、投资获利等名义索要钱财时,许多人便在情感裹挟中一步步踏入陷阱。近日,依安县法院审理了这样一起案件…

    案情回顾

    杨某在一款网络聊天软件上划到了孙某(女)的主页,几句寒暄后,两人迅速热络起来。孙某言语温柔,时常分享生活点滴,字里行间的暧昧让单身的杨某倍感温暖,对这位素未谋面的“红颜知己”愈发信任。

    聊天中,孙某察觉到杨某性格憨厚,对自己几乎有求必应,便动了歪心思。“我最近要写毕业论文,手头的电脑太旧了,跑数据分析总崩溃,要是有台配置高点的笔记本就好了。”孙某的语气带着委屈,还发来几张“焦虑到失眠”的聊天截图。杨某二话不说,当即把自己刚买半年的笔记本电脑寄了过去,还贴心地备注了“记得备份资料”。

    没过多久,孙某又发来消息:“我突然晕倒住院了,手头的钱刚交了房租,住院费还差两万块,实在不好意思开口……”看着对方发来的“医院缴费单”照片(后经查实为伪造),杨某心疼不已,立刻通过微信转去两万元,反复叮嘱“好好休息,钱不够再跟我说”。

    拿到钱的孙某挥霍了一阵,眼看手头又空了,竟想出个更荒唐的主意。她用新手机号注册了小号,伪装成孙某的闺蜜“孙某彤”添加杨某为好友。“你是杨某吧?我是孙某的闺蜜,有个坏消息要告诉你……”“孙某彤”用沉重的语气说,孙某住院期间突发并发症,没能抢救过来,现在家属正急着凑丧葬费,问杨某能不能帮衬一把。

    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杨某懵了,他沉浸在悲伤中,却也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前一天“孙某”还在跟他说病情好转。他没立刻转钱,而是要求“孙某彤”发一张孙某的病历或家属联系方式。这一问让孙某慌了神,怕露馅的她赶紧切换小号解释:“对不起,我刚才记错了!医生说她是突发昏迷,还在抢救,没真的去世,是我太着急说错了。”

    这番前后矛盾的说辞彻底点醒了杨某。他翻出之前的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越想越不对劲,那些曾让他心动的温柔话语,此刻全变成了骗人的谎言。醒悟过来的杨某当即报警。

    警方很快将孙某抓获,面对证据,她对自己的诈骗行为供认不讳。涉案的笔记本电脑经鉴定价值8000元,加上支付宝、微信等方式转账的人民币共计3.5万元。孙某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五个月,缓刑两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本案的法律意义

    1.明确诈骗行为的界定:孙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先后虚构“需要电脑写论文”“生病住院”“意外身亡”等事实,骗取杨某财物,其行为完全符合诈骗罪“虚构事实、隐瞒真相,使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的构成要件。即使中途因害怕暴露修改说辞(称“昏迷未死”),也不影响其诈骗行为的定性。

    2.涉案数额的法律认定:根据“两高”关于诈骗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即属于“数额较大”。本案中,笔记本电脑价值与现金合计3.5万元,已远超多数地区“数额较大”的标准,依法应追究刑事责任。

    3.警示网络交友风险:此类案件中,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的情感需求建立信任,再以各类紧急事由索取财物。本案提醒公众,网络交友务必保持警惕,涉及财物赠与、借款等事项时,需通过多种途径核实事实,切勿因“暧昧关系”放松戒备。一旦发现被骗,应及时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