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法治日报》头版报道:祖国最北边境的司法守望 大兴安岭地区法院强化“三大品牌”建设绘就司法为民动人画卷

发布时间:2025-10-21 10:04:25



    大兴安岭地区地处祖国最北端,不仅地域辽阔、面积广袤,更以“中国最北”与“纬度最高”的双重属性,成为我国东北边境线上极具标志性的区域之一。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人民法院把“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政治信仰教育作为贯穿法院工作的一条主线,以司法手段守护大兴安岭生态屏障、打造“四点一线带全面”的生态司法保护模式,努力筑就786公里边境线“和”之路。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法院广大干警迎风雪、战严寒,扎根边疆、立足审判,彰显践行司法为民的信心和决心,为服务林区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为此,《法治日报》采访组一行近期奔赴大兴安岭地区进行了深入调研采访。本报今天推出新闻报道《祖国最北边境的司法守望》,敬请关注。

    近日,由律师带领的11名务工人员来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人民法院,希望能够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原来,他们所在的砖厂因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暂时停止了红砖烧制,老板王某也未向他们支付劳务费。李某等人多次向王某催讨未果,来到法院求助。

    松岭法院党员干警、立案庭庭长王丽在详细了解事情经过后,征得李某等人及律师的同意启动了立案前调解,松岭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延成指导并直接参与调解工作。经过法官和干警们的协同配合,历时10个小时,当天晚上双方当事人便签署了调解协议,务工人员拿到劳动报酬。

    这是本报采访组一行来到松岭法院了解到的一起案例。此次涉农涉企纠纷的成功化解,充分证明了党建工作是法院工作的根本保证。

    “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法护兴安岭,情暖大北疆”。大兴安岭地区法院紧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宗旨,坚守“最北最冷最忠诚、最偏最远最放心”政治站位,强化“北极连北京、法徽向党徽”党建品牌、“四点一线带全面”生态司法保护品牌、“786”边境多元解纷品牌三大品牌建设,在基层矛盾化解、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等领域守正创新、持续深耕,为筑牢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大兴安岭地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牢记法徽向党徽

    党员干警挑重担

    漠河的风,一刮就带着霜的冷。在白桦林深处,本报采访组一行来到坐落在祖国最北端的法庭——漠河市人民法院北极人民法庭,采访了解到一起漠河法院运用党建工作品牌成功化解矛盾纠纷的案例。

    2015年6月,家住北极村的刘某因承包某工程项目向同乡周某租赁吊车,租金5000元。近10年间,周某多次找刘某催要租金,但刘某一直未履行还款承诺。一气之下,周某将刘某告上法庭。

    “既然你俩的纠纷发生在这片土地,咱们就把法庭搬到山水间。”漠河法院党建工作品牌——“北槌”审判团队之一的北极法庭庭长张丹丹带着本报采访组来到北极村的一处江边说,不久前就是在这里临时搭建的巡回法庭。

    调解中,张丹丹指着江边施工旧址说:“10年前周大哥的吊车在这头吊建材,刘师傅的工程队在那头建楼房,可不就像黑龙江和它的支流,分开是两道水,合起来才成风景?”

    慢慢地,话语间周某和刘某两人回想起曾经一起在江边的举杯言欢……翻飞的案卷纸张旁,记忆的温度渐渐升腾,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重归于好:刘某于今年年底前给付周某租赁费5000元,周某自愿放弃租赁费利息等其他诉讼请求。

    在漠河,“最北”符号不仅是旅游名片,也意味着沉甸甸的守土责任。漠河法院把“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和“北极连北京、法徽向党徽”政治信仰教育作为贯穿法院工作的主线,以党员模范作用彰显品牌创建的核心价值。实行院领导包案制,将重大、疑难、复杂的案件优先分配给党员领导干部和优秀党员法官审理,将抓捕、拘留等重大艰巨任务主要由党员法警承担,3年来共审理各类案件3392件,审结3181件,结案率93.36%。

    四点一线带全面

    生态保护全方位

    本报采访组一行此次调研采访正是9月下旬,在前往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的路上,秋染林海,晨雾缠山。黄的落叶松、绿的樟子松、红的柞树织成“五花山色”。

    “这样美的景色,没想到还会有人忍心破坏。”汽车行至多布库尔河附近时,回想起曾办理过的案件,同行的加格达奇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负责人马国峰不由得向本报采访组一行感叹道。

    原来,为满足口腹之欲,于某某等人到多布库尔河通过电鱼的方式捕捞野生鱼类185尾,其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细鳞鲑86尾,价值15.2万元。案件公诉到加格达奇区法院后,经过多次调解,被告人主动缴纳修复费用,该院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制定增殖放流方案,联合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等放流3.5万尾细鳞鲑鱼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每逢5月,大兴安岭春风过处,杜鹃花开,如锦似霞。兴安杜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严禁非法采摘和销售,但仍有不法分子悄悄打起了主意。

    新林区人民法院政治部四级主任科员于淼向本报采访组一行介绍,在明知兴安杜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情况下,田某多次雇佣李某军等人在新林林业局塔源林场、大乌苏林场、林海施业区非法采折野生兴安杜鹃枝条(干枝)销售给李某新,共计13623把。最终,3名被告人除被依法判处相应刑罚外,还承担相应的生态修复费用和固碳经济损失。

    为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大兴安岭地区法院结合林区实践,构建了以南瓮河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等四个生态环境保护基地为支撑,覆盖呼中、塔河、呼玛一区两县呼玛河全流域生态司法防护网,实现了大兴安岭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四点一线带全面”的全方位生态司法保护模式。

    截至目前,大兴安岭地区法院已责令相关责任人在受到破坏区域补种落叶松、樟子松等树苗12.6万株,修复受损林地830余亩;引导当事人主动认购碳汇53吨;与林业局融合共建“野生兴安杜鹃养护复壮、幼苗抚育修复”生态环境修复项目;主动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投放鱼苗283.6万尾。

    “786”多元解纷

    助力抵边村稳定

    塔河县依西肯村,静卧在黑龙江江湾的臂弯里,对岸便是俄罗斯的苍莽山林。当地村民告诉本报采访组一行,他们的生活轨迹,从春种到秋收,悉数围绕着土地展开;土地,是他们的根,也是他们的命。

    常某与阚某同是依西肯村村民,两家耕地相邻。常某将自家耕地外包后,到外地女儿家生活。有一年,常某回到村里收回耕地,发现耕地由分地时的18亩减少到10亩左右。常某认为耕地减少是因为阚某的挤占,多次理论未果两家矛盾升级,发生肢体冲突并报警,但纠纷一直未能解决。

    常某提起诉讼,塔河县人民法院第一时间联系县农业农村局等相关单位召开案件研判会,并对纠纷土地进行实地测量,查明常某耕地减少主要与荒耕、弃耕等原因有关。随后,承办法官多次上门进行调和,但双方始终各执一词。

    “该案如果一判了之,后续判决与履行可能障碍重重,双方矛盾激化易引发刑事案件。”承办法官说,经耐心劝导,阚某同意归还部分田地;该院同时联系乡政府和村委会帮助常某整理并恢复其多年弃耕的荒废土地,两家最终握手言和。

    大兴安岭辖内漠河市、塔河县、呼玛县位于中俄交界处,边境线长达786公里,是黑龙江省边境线最长的地区。为维护边境安宁和社会稳定,大兴安岭地区法院打造各具特色的边境法官工作站,如联合北极边境派出所、正棋边境派出所成立“一站式法官工作站”,为边境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在抵边村邮政局或邮政业务网点设置“多元解纷驿站”,铺设“龙法和”云法庭,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据了解,2024年以来,39个抵边村实现无命案、无涉黑恶案、无电信诈骗案、无毒品案、无邪教案的良好社会效果,为夯实祖国786公里边境线“和”之路贡献了兴安司法力量。

    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杨瑞明说:“大兴安岭地处祖国北陲,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方面作用突出、责任重大。展望未来,大兴安岭地区两级法院将持续强化司法品牌建设,发挥品牌牵引作用,推动兴安法院审判质效不断提升,以兴安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手记

    傍晚时分,夕阳将黑龙江畔染成橘红,与“神州北极”石碑的剪影叠在一起,寒风掠过衣襟时,不由得让人想起采访中边疆法官顶着严寒和克服各种恶劣条件为民服务的故事并心生感慨:祖国最北的景色之所以格外动人,不仅因它是大自然的妙笔,更因有司法的温度。司法在最北边境守望着每一份安宁。

文章出处:法治日报要闻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