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为推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搭建法学院校与法院协同育人平台,9月26日,宁安市人民法院与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举行了合作签约仪式系列活动。
党建引领,筑牢法治共建根基。9月26日下午,宁安市人民法院干警与牡丹江师范学院师生代表共同走进宁安市马骏纪念馆,以联合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永葆法治初心·坚守信仰之光”主题党日红色教育拉开合作序幕。在马骏烈士铜像前,全体人员肃立致敬,聆听先烈事迹。展馆内的图片和实物,让大家感受到马骏烈士的革命气节与赤子情怀。面对党旗,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彰显了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法治使命的决心。此次以红色教育不仅让“金桂兰民生审判模式”党建品牌焕发新活力,更为宁安市人民法院拓展院校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
战略携手,激活法治融合效能。当天下午,在宁安市人民法院九楼会议室举行了《宁安市人民法院与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领导为“教学科研实践基地、未成年人保护学研基地、产业护航研究基地”揭牌,标志着双方在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深度融合方面迈出坚实一步。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党委书记杜永久、院长李学锋,宁安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志琨等出席了揭牌仪式。王志琨在签约仪式上介绍了合作协议的具体内容、机制等,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外脑”赋能主业,构建协同共赢新格局,通过双向交流,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二是“知行合一”育人,培育德法兼修新人才,通过多种实践方式,让学生深化法律认知,同时为法学院师生提供理论研究素材;三是“研审协同”破局,激活司法理论新动能,构建实践与理论相互促进的体系,打造全链条合作平台。在“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座谈会上,王志琨介绍了宁安市人民法院“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法,“立调保审执”一庭通办以及“红枫助农”巡回审判品牌等实践经验。法学院教授们围绕课题研究、成果转化等提出建议。双方还共同为“高校教师特邀调解室”揭牌,王志琨向“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战略咨询专家及特邀调解员颁发了聘书。
业师传承,培育法治后备力量。当天的“法路同行·师者领航”业师结对仪式上,7名法官与20名法学院学生结成业师对子。宁安市人民法院为法学院学生送上了印有法院寄语的明信片、学生职业漫画像和“六码合一”魔方,为学子们提供司法实践“锦囊智库”。在交流分享环节,带教法官与学生们围坐一堂,结合自己的审判经历,分享了文书撰写、庭审驾驭等实务技巧,为学子们架起书本通往实践的桥梁。
此次合作正是贯彻落实“要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培养大批高素质法治人才”的生动实践。今后,宁安市人民法院与牡丹江师范学院法学院将持续深化战略协作,聚力搭建理论与实践深度交融的互动平台,系统完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务实合作,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凝聚法治合力,培养出更多高质量、高素质的社会主义法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