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暑气升腾,绥北人民法院庆阳人民法庭的调解室内却上演着一场“反季节”的温暖故事,面对六起因供暖问题引发的纠纷,法庭干警化身“破冰者”,用专业与温情打破业主和供热公司之间的“冰点”,在炎炎烈日中为群众送上司法的“清凉微风”。
“寒”在盛夏:供暖纠纷集中爆发
“冬天在家里裹着羽绒服,孩子写作业都冻手,这取暖费我凭什么交?”面对承办法官的询问,业主柯女士在电话中忍不住抱怨。
“燃料、人工成本年年上涨,用户拖欠费用我们企业也难以为继。”供热公司负责人李经理同样满腹苦水。
原来,随着供暖季结束,岔林河农场辖区内六户居民因冬季供暖温度未达预期,以服务未达标为由拒绝缴纳供热费,被供热公司诉至法院。六户居民的供热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因住顶层、边户,保温效果差导致冬季室温较低;有的则因常年不在此居住,认为享受服务较少而不愿全额缴费。盛夏时节,供暖争议却成了摆在台面上的“冰霜”,一边是居民对供暖效果的不满,另一边是供热公司运营成本的压力,矛盾聚焦于费用缴纳与服务质量的博弈之间。
“热”力调解:入户问需调解矛盾
“纸上谈兵解决不了矛盾,咱们得去居民家里了解真实情况。”
面对这一“季节性”难题,承办法官决定打破常规,采取“六案并调、逐户攻坚”的策略,迅速组织干警上门走访,全面梳理居民反馈的供暖问题以及供热公司处理情况。同时,法官积极与供热公司对接,深入了解企业难点。
通过实地走访、双向沟通,法官精准把握双方核心诉求——居民“盼”合理考量服务瑕疵,供热公司“求”保障运营资金回笼。对此,承办法官秉持“如我在诉”理念,搭建协商平台,组织多轮调解,从双方立场出发,既向供热公司指出“服务未达标确实需要承担责任,适当减免费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也向居民解释“房屋位置、居住情况也会影响供热效果,且企业运营有成本压力,完全拒缴费用会影响后续供暖保障”,引导双方放下对立情绪,围绕“费用减免比例与供热效果优化”进行协商。在法官的努力下,双方逐渐达成共识,供热公司为六户居民减免20%左右供热费用,当日供热费履行到位率达100%,实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暖”在长效:送法上门筑牢防线
为避免类似纠纷“冬去春来”,承办法官趁热打铁,制发供热纠纷法律宣传单,精选典型案例,配以“法官提示”,涵盖如何规范测温维权、留存证据、依法协商等实用内容。
干警们走进社区,上门开展“供暖普法课堂”,用调解成功的案例现场说法,解答群众生活中“室温不达标怎么办”“费用争议如何协商”等常见问题,形成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绥北人民法院将持续深化“四化四解四到位”,聚焦民生“关键小事”,延伸司法服务触角,以“小案深办、普治结合”的思路,将司法服务嵌入百姓日常,让调解解“一时之困”,普法筑“长久之安”,真正用司法温度暖民心、护民生,让为民司法在基层落地生根、常态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