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铁力市法院:从“望而却步”到“安心参与” 让破产清算跑出“加速度”

发布时间:2025-08-26 16:34:03



    “法官,我在上海,破产企业清算后能还我多少?抛开往返的时间成本不说,最后我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啊。”

    债权人的顾虑,道出了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常面临的困境,周期长、参与成本高、债务清偿率低等问题,往往让债权人“望而却步”,也使得案件易陷入“久破不结”的僵局。铁力市法院坚持“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将办理破产案件与智慧法院深度融合,创新推出“线上表决+主动引流+线上听证”的科技赋能全流程模式,让分布在五湖四海的7名债权人足不出户就能参与破产案件的各个环节,成功审结了铁力市某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一案,在保障债权人合法权益、实现资产处置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破产清算新路径。

    云端议事破时空 四海同心谋共识

    2024年,铁力市某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因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向铁力市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法院受理后,迅速指定破产管理人,指导其高效推进债权审核、审计评估、筹备债权人会议等工作。然而,在筹备第一次债权人会议期间,却遇到了难题。

    “法官,我人在昆明,债权人会议实在没办法参加,最后分到的钱估计连差旅费都不够。”“法官,我也没时间,最后能分多少就多少吧,不抱希望了。”电话里,多名债权人明确表示无法到庭参加第一次债权人会议。

    面对债权人地域分散的难题,承办法官积极求变,将债权人会议搬到线上。债务人、债权人、管理人通过线上平台齐聚一堂,顺利表决通过《管理人报酬方案》《破产财产变价方案》《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这场“云端会议”,不仅让债权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充分保障,还节省了司法资源,大幅提升了司法效率,赢得了债权人的一致肯定与支持,为后续破产审判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流量点金资产活 变现难题迎刃解

    为提高破产效率、缩短财产变现时间,管理人将企业相关资产挂网拍卖。但由于企业资产琐碎,再加上地理位置受限、运输不便等因素,资产多次挂网均无人问津。

    “法官,分类打包拍卖的方式也流拍了,起拍价不能再降了。”管理人面对资产处置难的困境,一筹莫展。就在破产团队陷入两难之际,承办法官偶然发现一个本地“某旧物回收”视频号,该博主把各类二手物品拍摄成视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用户在评论区直接交易,评论量、点赞量都十分可观。

    “当前网络拍卖的方式可能走不通了,要尽快考虑其他方式处置资产,这个账号所在地是本地,大件运输具有独特优势 ,可以尝试与该博主所在的企业进行洽谈,看一看他们是否有购买意向。”承办法官迅速与管理人沟通,决定转变资产处置方式,力求实现资产变现。

    过程中,破产团队主动邀请该博主参观厂房,对库存商品、机器设备、电子设备、家具等物品进行现场评估。最终,该博主所在的企业愿意通过协商转让的方式对破产企业财产进行变价,且成交价格高于流拍价,成功完成了企业资产处置。

    线上听证强公信 透明高效促审结 

    为加快推进破产案件审理进度,消除资产处置中的疑虑,增强司法公信力,铁力市法院组织召开了铁力市某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破产清算听证会,破产企业的委托诉讼代理人、7名债权人参加会议,特别邀请了市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行业专家等人旁听监督了此次听证会。这场听证会打破了传统听证的空间限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模式。线下,相关人员实地查看企业资产现状,直观了解资产的实际情况;线上,各债权人围绕企业资产处置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会上,参会人员就资产定价依据、交易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关键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提出疑问。破产管理人针对大家的疑问进行现场细致答疑,承办法官则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释法明理,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清晰了解资产处置的来龙去脉和法律依据。

    通过这种“开门办案”的方式,不仅确保了资产处置方案的科学合理,更以公开透明的程序赢得了债权人的信任,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争议,为资产处置工作驶入“快车道”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完善了科技赋能破产清算的全流程体系。

    这起破产清算案件的高效审结,正是铁力市人民法院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的鲜活注脚,通过“线上会议降成本、灵活处置破僵局、阳光听证保公正”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最大化保障债权人权益,推动市场要素实现高效流转,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司法动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