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书为伴,今朝逐浪启新航,考场收笔,总算能暂释重压奔赴期待已久的悠长假期,但在畅享轻松之时同学们务必提高警惕,诈骗分子早已将目光锁定这段特殊时期,形形色色的诈骗 “陷阱” 正伺机而动。
随着2025年高考普通本科批志愿填报启动,不少考生和家长正为升学规划日夜忙碌。狡猾的诈骗分子却趁机“出招”,编造“内部录取名额”“保过志愿填报”等虚假信息,精心设下各类骗局。为帮大家练就“火眼金睛”,本期普法漫画将以生动有趣的画面,拆解志愿填报诈骗套路,带您识破陷阱,为升学之路保驾护航!
高考志愿填报季,不法分子的“诈骗剧本”正在悄然上演。他们紧盯家长望子成龙的急切心理,精心设计三大 “陷阱”,令人防不胜防:
陷阱一:伪造身份,虚构“内部名额”
诈骗分子摇身一变,自称高校领导、招生“能人”,用伪造的教育部审批表、聊天记录等文件,编织“稳上名校”的谎言。某市周某案中,被告人通过伪造名牌大学录取证明,甚至自导自演与“校大哥”的聊天记录,骗取家长100多万元。
陷阱二:贩卖焦虑,抛出“低分高录”诱饵
成绩公布后,骗子利用家长的焦虑心理,以“补录”“保送” 为噱头,用“不交钱就退档”等威胁话术,承诺“低分逆袭名校”。某市的赵某等人,通过朋友圈大肆宣传“特殊渠道入学”,诱骗家长缴纳高额费用。
陷阱三:以假乱真,炮制“山寨”录取渠道
骗子不仅能仿造逼真的录取通知书,还会附上虚假缴费通知,诱导考生转账。更有甚者,通过篡改官方域名、模仿页面布局,制作“李鬼”招生网站和App,如“阳光志愿 XX”“阳光高考 XX”等,以付费指导为幌子实施诈骗。
面对这些精心设计的骗局,家长和考生务必保持警惕,认准官方渠道切勿轻信“特殊关系”,“内部操作”等承诺,避免因一时心急落入诈骗陷阱。
求学之路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学生的梦想,希望大家时刻保持警惕,运用法律武器守护自身权益,让不法分子无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