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吃了一碗粉,还是两碗粉?类似电影《让子弹飞》里六子吃粉的片段一样,争议标的不大但矛盾激烈的纠纷在东北农村稀松平常。处理好了便可干戈化玉帛,稍有大意,鸡毛蒜皮的事儿也可能民转刑,刑转命。”
说这话的人叫王明俊,这位身材壮硕的90后小伙子是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人民法院铁西法庭负责人。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来到黑龙江省安达市铁西法庭,恰巧赶上王明俊正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
原来,羊草村村民王秀(化名)手里攥着一张2020年的“5万元欠条”起诉同村亲属刘姐,要求连本带息还款8万元。刘姐的代理律师不否认欠款事实,但坚称对方只借了4.4万元现金,所以“本和息”根本没有那么多。
案件争议的焦点很清晰,但对于借款时现金交付的金额双方各执一词,又都不能自证其说。这让案件审理陷入僵局。
庭审休庭时,记者注意到,法庭内悬挂的展板上,有一行字显得格外醒目:充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解决群众自己的事情。
欠了5年的钱为什么现在才起诉?5年前刘姐为家人治病向王秀借款,一直经济比较困难的刘姐家最近收到一笔征地补偿款。
为什么借钱时只给4.4万元?刘姐的律师出示多份法院判决试图证明王秀是职业放贷人,借款时按照一分利扣除了刘姐的“砍头息”。
王明俊当庭让双方给羊草村的村长和村民打了几通电话说明情况,质证后认定王秀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之前4起诉讼的借款对象都是亲友,不能认定是职业放贷人。双方借贷事实成立,而现金支付让双方都无法证明自己主张的金额。
为了让双方心服口服案结事了,王明俊邀请村主任一同开展调解。很快,村主任骑着摩托车赶到法庭,和王明俊一起讲事实谈感情释法析理。最终双方协商一次性还款6万元,签订和解协议。次日,刘姐履行了协议。
铁西法庭位于安达市城乡接合部,辖区22个行政村115个自然屯。2024年以来,铁西法庭着力构建“四化四解四到位”多元解纷新格局,依靠群众,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大力推行“五全五诊”调解机制,把调解工作贯穿于审判工作始终。
王明俊介绍,“五全”是全员、全程、全领域、全系统和全社会联动开展调解工作。“五诊”是日常“义诊”,由乡镇、村屯干部、调解员、网格员开展简单纠纷的调解咨询和法律宣传服务;提前“约诊”,预约“法官诊疗室”,有效减少当事人时间成本;定时“坐诊”,确定每月10日、20日作为“坐诊日”,为当事人提供“面对面”服务;集体“会诊”,针对法律专业性强、矛盾尖锐、涉及重大人身和财产利益或者人数众多的复杂疑难纠纷,与乡镇党委、派出所、司法所联合组成“综合会诊”小组,共同研判,找出“症结”,对症下药;法庭“巡诊”,采取“走亲戚”方式,对辖区低保户、单亲户、孤寡户、困难户等特定居民组成“巡诊”小组上门服务。
2024年以来,铁西法庭共诉前调解案件297件,成功223件,司法确认96件,辖区乡镇万人成讼率从2023年底的39.03%下降至29.39%,多元解纷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