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黑河市爱辉区法院:血浓于水 亲情无价 法院温情调解兄妹借贷纠纷

发布时间:2025-06-04 10:03:18



    近日,黑河市爱辉区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案件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因一笔借款产生矛盾,亲情濒临破裂。最终,在法官的温情调解下,双方不仅化解了纠纷,更找回了失落的亲情。

    案情回顾

    三年前,王某因生意周转困难向哥哥李某借款20万元,哥哥为帮衬妹妹,向朋友借款后转借给王某,王某承诺一年内归还。然而,王某因生意受挫未能如约还款,李某多次催讨无果后无奈诉至法院。

    “钱是一回事,但她连句解释都没有,这才是最让我心寒的。”调解前,李某哽咽道。

    温情调解:法与情的“双向奔赴”

    承办法官了解到双方关系的特殊性后,深知简单的一纸判决或许能解决债务纠纷,却可能彻底斩断这份亲情纽带,于是决定以“修复亲情”为突破口展开调解。

    法官并未急于谈钱,而是先让兄妹俩倾诉多年积怨。李某讲述这些年催款的艰辛,王某则面露难色,道出自己生意失败后的困顿与无奈。法官没有急于评判对错,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拉家常般的方式,从情、理、法三个维度展开调解——以共同回忆的兄妹往事为引,唤起两人共同成长的点滴记忆。

    “法律能判金钱归属,但判不回手足情。若因纠纷断了亲情,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接着从法律角度明晰债权债务关系,告知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法律后果;又站在双方立场,帮助分析当前困境,寻找解决办法。以法为盾、以情为桥,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份温和且切实可行的调解协议:王某承诺分期还款,李某主动减免部分利息。矛盾消弭,亲情重归。

    “谢谢法官没让我们变成‘仇人’,继续做回‘家人’。”签署协议时,王某红着眼眶向哥哥道歉,李某也感慨:“妹妹,钱可以慢慢还,咱家不能散了。”

    “家事案件背后是剪不断的情感纠葛。我们不仅要解法结,更要解心结。”本案承办法官表示,法院在家事审判中将秉持“调解优先、亲情修复”理念,让法律有力度,更有温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