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年前,嫩江古驿道上奔波的驿马传递着游子的家书,承载着跨越山河的思念;三百年后,嫩江市法院坚持黑龙江高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以“驿法解纷”品牌为纽带,深入贯彻落实黑龙江高院新时代龙法“文化铸品”十项建设要求,将驿站文化与现代司法深度融合,让司法服务如古驿道般串联起千家万户的温情。
海江法庭作为改革实践先锋,立足“连接人心”的驿站使命,不断加强审判文化建设,以文启智筑牢理性品格,打造出“传统底蕴+现代治理”的家事纠纷化解新格局,让司法服务既有法治力度,更显文化温度。
01驿站基因融入调解网络织就“家和文化”防护网
嫩江市法院深挖驿站“通达四方、传递民情”的文化内核,创新构建“驿法解纷”三级调解体系。以院内指挥中心为中枢,设立“驿法解纷”工作室,16个乡镇设立“驿法解纷”工作站作为纽带,163个村屯设立“驿法解纷”工作点作为延伸,形成覆盖全域的解纷网络。各站点悬挂统一logo标识,建立“进站—分流—调解—回访”闭环机制。海江法庭通过文化浸润与机制创新,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家事纠纷16件,执前化解矛盾4件,以“家和万事兴”为核心理念,将传统“家书抵万金”的情感价值转化为“家和万事兴”的治理智慧。
院内精心打造家事调解功能区:家事调解室以温馨的“家和万事兴”主题装饰营造和谐氛围;未成年人保护室采用生动活泼的卡通壁画缓解儿童心理压力;特邀市医院心理专家定期驻站,已为10余个家庭提供专业心理疏导。海江法庭在巡回审理一起离婚案件时,法官敏锐发现子女存在情绪问题,立即启动“家事调查+心理疏导”双轨机制。通过专业心理干预和跟踪帮扶,不仅帮助孩子走出心理阴影,更促成夫妻重归于好,最终撤回离婚诉讼。
02数字驿道传承为民初心打造“云端温情”新路径
“龙法和”云法庭为古驿道的“通达”精神注入现代智慧司法。辖区群众只需扫描专属解纷二维码,即可实现与调解员视频连线、证据上传、预约调解、出具调解协议等一站式服务。今年以来,通过“龙法和”、云审等线上化解婚姻家庭纠纷7件。
海江法庭积极推广运用该平台化解矛盾。在外务工的李某通过扫描“龙法和”二维码与法官“驿路连线”向法官求助,妻子王某欲与其离婚。调解员以“育儿观念冲突”为切入点,联动村儿童主任展示孩子成长实况,法官田波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释法明理,引导双方互相理解,最终让夫妻重拾信任。5对留守夫妻通过这种“指尖调解”模式破镜重圆,传统“家书传情”升华为“云端解纷”,科技赋能让司法文化焕发时代生机。
03驿路传音深耕法治土壤涵养“乡约民风”新生态
海江法庭巧妙融合驿站文化与法治宣传,沿古驿道开展“家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展板、宣传册等形式,生动解读反家暴法、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等法律法规。今年以来,在辖区内进行巡回审判的同时,以“古驿故事+法典案例”立体化普法,选取彩礼纠纷、赡养矛盾等本土案例生动普法,开展宣传教育活动3场,覆盖群众300余人。
海江法庭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站,开展模拟法庭、法治副校长宣讲、法庭开放日等特色普法活动,让100余名学生在文化体验中树立法治信仰。如今,“有纠纷先学法”已成为当地村民的新风尚,法治文明的种子在这片古老驿道上生根发芽。
从驼铃古道到数字云端,从家书尺素到云端解纷,海江法庭以文化为笔,绘就司法为民新图景。当“驿法解纷”的标识点亮村头巷尾,当“龙法和”二维码连通千家万户,这片黑土地上的家庭纠纷正在消融。海江法庭的创新实践,让古老的驿站精神焕发新生,用法治温情守护万家灯火,这是对“驿路通,天下和”最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