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被大庆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大庆高新区法院人民陪审员时,内心很激动。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在经历了一次次陪审后,我渐渐摸索出平衡法律与情理的方法技巧,并深深体会到,司法审判是一场生动展现公平正义的实践过程。
在参与审理的诸多案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年初的一起涉未成年人寻衅滋事罪案件。当时,我坐在陪审席上,目光望向对面那稚气犹存的面庞,看着他们眼睛里充满着悔恨和对未来的迷茫,我意识到,此刻我们手中所掌握的不只是衡量法律的尺度,更是这群“迷途”少年的未来走向。
“孩子就像小树苗,生长环境对他们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要想作出公正判决又能让孩子真心悔过,我们就必须了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长经历、监护教育及犯罪原因等情况。”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我在庭审中详细地讯问这些事实,帮助法官全面了解案情、开展法庭调查。庭审中,我以富有亲和力的谈心方式促使被告人全面讲出案发细节。
“孩子,青春容错,但法律不纵错,你要真诚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以这次犯罪后果为诫,脚踏实地接受改造,因为你的未来之路还很漫长。我愿做你‘返航路’的引路人,你今后要抬头挺胸,做个遵纪守法的人,只要肯努力,你的人生依然会光明和灿烂!”在法庭教育环节,我用真挚的话语对被告人进行了思想教育,为肃穆的法庭增添了几分温情。
被告人深受触动,当庭流下了忏悔的眼泪,诚恳认罪,并表示愿意接受处罚。合议时,我充分参与,在事实认定环节发表意见并参与表决,在法律适用环节的积极发言也为法官提供了有益帮助。
这只是我参与审理的涉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其中一件。经历了这些涉未成年人犯罪庭审后,我也陷入了深思:在处理涉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量刑绝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惩罚,而应综合考量教育、矫正与挽救的可能性,要通过适宜的惩处方式与持续的教育引导,为身陷迷途的他们带去温暖,照亮他们今后回归的前行路。
今后,我将继续忠实履行人民陪审员的神圣职责,不断提升参审能力,着力唤醒那些罪错未成年人内心深处的善良与良知,引导他们尽早回归校园或社会,并坚持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全力为人民群众说话,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