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大地在悄然间苏醒,万物焕发新生,与此同时法庭也迎来了涉农案件与春耕相关纠纷的高峰期。
平贝田突遭毁坏 农户法庭求公正清晨,宝清县法院夹信子人民法庭的大门刚刚开启,刘某就已等在门口,眉头紧蹙,神色间满是焦虑。法官见状,立刻上前轻声询问。在交谈中,事情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2024年12月,朱某等人在对头道岗林场的农田道路进行维修时,将施工产生的积土直接翻进了刘某的农田里。这片土地并非普通耕地,而是刘某三年来精心呵护、投入无数心血培育的平贝田。朱某等人的举动,使得平贝田大面积毁坏。看着眼前的惨状,刘某初步估算损失将近50000元。多年的付出或许就要付诸东流,心急如焚的刘某,第一时间来到夹信子法庭,渴望能在这里寻得公正与帮助 ,挽回自己的损失。
实地丈量取证 为案件处理提质增效为了精准把握案件实情,3月末,夹信子法庭法官组织工作人员和当事人到平贝田进行实地勘查。彼时被积雪覆盖的土地已露出真容,在现场能看到翻搅的积土混杂着草秆覆盖在土地上,根据原告提供种植面积图,法庭工作人员与当事人共同拉尺测量,记录关键数据。期间法官也了解到平贝属于多年性生长药材,案涉受损地已生长3年,今年7月即可收成。经过一下午的测量、勘察,对案件后续开展提供相关的证据基础。一方面,法官也和被告多次沟通核实当时修路作业流程等情况;另一方面,确认受损平贝地的长度、宽度,进而计算受损面积等,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法官也积极和原告进行沟通,了解前期种植平贝所投入的成本、市场价格等,对原告诉讼请求进行分析。
“预诊”春耕案 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解决这场纠纷的过程中,夹信子法庭将审理调查搬到垄沟里的实践,对涉春耕案件采取的创新“预诊机制”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黑土地上的生动诠释。一是在立案前完成了现场证据收集、损失初步核算及矛盾焦点的梳理,优化涉农案件处理流程;二是通过诉前调查询问、现场照片、咨询专业意见“三件套”打通解纷的关键点,为案子后续确损、鉴定或是双方解决纠纷提供方向,也进一步为案件处理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