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人民法院报》刊登全国人大代表乔文志:以严格公正司法服务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热议最高法工作报告之二

发布时间:2025-03-10 14:12:58



    正义赋能,驱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依法妥善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支持人工智能依法应用”“惩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权行为,促进规范有序发展”……

    今年两会,人工智能成为代表关心的热词之一,最高法工作报告同样展示了司法对这项新技术的关注。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

    近年来,知识产权新类型纠纷大量涌现、利益平衡愈加复杂。最高法工作报告既有对知识产权领域新情况、新问题的司法应对,也同时强调“严保护”和“促发展”。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劲松表示,人民法院要快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持续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和温度,积极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衍生等带来的新挑战,明确知识产权归属,为技术创新提供法律保障,推动科技产业健康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

    报告指出,2024年,全国法院审结知识产权案件49.4万件,同比增长0.9%。服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加强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促推创新成果转化。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6年来审结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近2万件,其中涉战略性新兴产业案件数量和占比逐年攀升,2024年达1233件,占32.3%。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五常市乔府大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乔文志十分关注种业创新的司法保护问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司法要为老百姓手中的‘饭碗’保驾护航。”乔文志建议,期待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种业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模式,持续加大种业司法保护力度,为推动科技农业创新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作为医药行业代表,我关注到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积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菁表示,希望未来法院持续创新司法服务,助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保障民生福祉,为企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

    “人民法院不断加强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保障自主创新,大大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建议,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的举证规则,加大侵权行为惩罚力度。

    “真创新”需要“真保护”,“高质量”更需“严保护”。报告显示,人民法院对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460起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44.2%。

    报告中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案例引人注目——孙某等人隐名设立同业公司,盗用原单位技术秘密长达10余年,法院适用惩罚性赔偿判令该公司及孙某等人连带赔偿1.6亿元;“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案,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6.4亿元。

    “人民法院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不断加大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惩治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顾祥林一直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指出,法院要进一步加强涉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类型案件研究,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法治化营商环境,离不开司法保驾护航。”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精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李敏表示,期待法院能够在知识产权方面给予民营企业更多法律上的帮助和支持,护航企业勇于创新、行稳致远。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