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一大早,年近六旬的杜某握着一面锦旗等候在甘南县人民法院门口。当门卫告诉他,迎面走来的这位中年男子就是院长的时候,他迎上前激动地说:“俺是特意来找您表示感谢的,来大调解中心不到两天,村委会欠了俺19年的钱就有了着落,没成想不用交诉讼费,就帮我解决了问题,实在是太感谢法院啦!”
事出有因——原来,1996东阳镇星火村委会向杜某借款1.3万元,并约定了利息。然而近20年过去了,村委会成员已换了多届,借款扔久拖未还。本息合计2万元,对于一名年近六旬的下岗职工来说,是个天大的数字。过去,杜某经常听人议论“打官司”程序复杂,“弄不好钱要不回来还搭上诉讼费”,就没有起诉。最近听说去年法院成立了大调解中心,对事实清楚、常见频发的纠纷能够简化程序、便捷解决,并且一分钱诉讼费也不向群众收。老杜起初不信,直到听亲戚朋友都这样说,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法院“调解中心”。
没想到调解员和法官主动帮他多次约谈村委会、像办自己家的事一样热心。不到两天,通过几次耐心细致的调解,双方即达成了还款协议,约定于年底还清欠款。结果与预想的极大反差让杜某激动地逢人便说:甘南法院是给咱老百姓办实事的法院啊!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打官司不用交诉讼费?还是头一回听说!
“过去,家长里短的纠纷要上法院解决,跑趟县里一个来回路费就得5、6十元!”
在甘南这个覆盖面积较大的国家级贫困县,乡下百姓到县城打官司无形中会增添路费等多重的诉讼成本,加之在全国都出名的甘南上访“老大难”,让百姓心中法院的公信度曾一度偏低。
去年来,从问题入手,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诉讼困难成为了法院新一届党组班子呈献给甘南37万父老乡亲最真实的写照。
“切实减少诉累,回应群众关切,让群众少上火、少跑道,让效率快一点、效果好一点,让老百姓‘打官司’不再难,是我们应迫切解决的问题。”初上任即面临年案件量“倍增”、法官断层案多人少、历史信访排名处全市首位等现实瓶颈的苑平院长,语重心长地说道。
五全模式基层推进,三点联动为民解忧。
如何让百姓不出家门就能解决纠纷,光靠让“把庭开在农家里”成为工作常态不能形成长效机制。形成合力,带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调解中来,实现“无讼社区、无讼村屯”才是让法治精神与时俱进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化解矛盾的方式。
有路不怕难。在省、市法院“五全”模式科学示范引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推行了“中心点调解骨干”带动模式,是法院破解瓶颈的一大力举!
自2013年6月甘南法院大调解中心成立至今,以县法院调解中心及各法庭基层联系点调解骨干带动县、乡、村三级联动大调解的格局已基本确立。
一片公心铸大业,攻坚克难促和谐。
任何改革必将在踏藩篱、涉险谈而义无反顾的坚守中向前。“调解中心”的牌子挂上容易,能稳步推进取得实效实属不易。
其间,法院主动申请地方党委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积极寻求司法局、乡镇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为了选拔出有法律工作经历、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担此重任,院党组曾几度“三顾茅庐”,启用的调解骨干们就是冲着这股为民的公心和负责的赤诚而将收入的微薄和条件的艰苦置之度外;多种模式展开培训,敞开门让调解员到法院“实地演练”,院长亲自为人民调解员授课;党组成员包片带点,走遍了全县10个乡镇,忙起来时一天只吃一碗“大碗面”、调研走访过程中和调解员一同探讨案例,讲解法条甚至坐在火炕上陪调解员一起调解一个又一个看似简单的纠纷……
法院用群众的方法解决了群众问题,大调解中心运转至今,共受理各类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295件,结案182件,进入司法确认程序36件,最大程度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对促进全县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也许,老百姓说不出赤诚和担当这样的评价,但是,他们那份发自内心的赞许和感谢,化成了一个微笑,一份理解,一种认可,还有一片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