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扬起文字的风帆

发布时间:2024-01-30 10:49:10


    扬起文字的风帆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郭富山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每当我们读到一篇蹙金结绣、浑然天成的好文章时,总不免心生感佩,甚或暗想,若文出己手,当何其快哉!文章体裁多种多样,小说、诗歌、散文等虽风格各异,皆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而我今天所说的文章专指领导讲话。

    一说起领导讲话,很多同志都认为那是公文写作的天花板,只可远观,不可近觑。我也曾有过这样的感受。上世纪90年代一个多雪的冬天,我刚从法庭调回县法院研究室不久。有一天,领导安排我起草一个重要讲话,接到任务后我顿觉嗓子发干、大脑空白、四肢无力。

    领导只告诉我一个讲话主题,而我完全没有思路。心想夜深人静时或许会灵感突降,茅塞顿开,于是,待爱人和孩子熟睡之后,铺展稿纸,沉思良久写出三个字:同志们。再无下文。踌躇一阵子撕下团掉,过一会儿又写同志们,然后团掉。焦虑不断上升,雪白的纸团像一个个小小的观众,歪在地砖上观看一出滑稽剧。那些年都是用钢笔在稿纸上写,究竟扔掉了多少纸团我早已记不清。4年后,我从研究室调到立案庭,曾跟同事们说过一句戏言:“今后就是看大门,也不写材料了。”谁料,2012年,鬼使神差地又被遴选到省法院研究室。

    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觉得写领导讲话无异于攀蜀道、上青天,辛苦凄惶之状难以言表?其实不然,有道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唯其艰辛,才更显其魅力。当你驾着文字的小船恣意畅游,沿途美不胜收的景色让你心旷神怡的那一刻,你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不值一提。

    曾经有一位同事和我探讨,他说每次写文章都是写了个开头,就不知道写啥了,看到别人洋洋洒洒的文章好生羡慕。我鼓励他说:“你写200字的文章有没有问题?”他说没有。我说:“那你就能写好一篇大文章。”

    一棵枝繁叶茂挺拔高耸的大树都有什么?树干,树枝,树叶,有些还开有缤纷的花朵。

    一篇文章也可以用一棵大树来形容。树干是文章的主题,树枝是文章的结构,树叶就是说明、阐述、论证纲目的事实、观点、依据,那么花朵就可以形容为飞扬的文采了。

    写个开头即无下文,多源自未拟好写作提纲。起草讲话稿前首先要拟好写作提纲,无论是写什么样的文章(一气呵成的文学创作除外),大家都要养成一个拟写提纲的好习惯,特别是篇幅较长的文章。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写作提纲,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就再正常不过了,如同盖房子一样,先要有图纸设计,有直观架构,设计完成了,后续建设就会有所遵循。如果设计存在问题,非但房子盖不起来,还容易随时坍塌。

    那么,领导讲话提纲如何来拟?

    领导讲话稿的最大功能是要解决问题,无论是总结稿、部署稿、动员稿还是其他类讲话,绝不是秀文采、飚膛音、亮形象的。就拿一篇能力作风建设年会议上的领导讲话来举例,讲话的主题就是如何抓好作风建设年建设。围绕这个主题,就要研究针对这个主题需要讲清楚几个问题,一般来讲要回答为什么、做什么、怎样做三个问题。首先要讲清上级有关部门关于能力作风建设的部署要求、开展这项活动的目的意义,用以回答为什么;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努力方向及要实现的目标,用以回答做什么;实现目标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如何保障各项措施落实,用以回答怎样做。这样,领导讲清楚了,下级听明白了,然后照方抓药,贯彻落实。

    如何能够写出解决问题的材料呢?首先要成为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撰稿人,具有领导方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写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好文章。很多最初写材料的人后来成长为领导干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人在撰写材料的过程中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接下来谈谈怎样拟写提纲。一篇好的讲话稿要满足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纲目要清楚,思路要贯通,每个标题之间可以是并列的、递进的,但不能是重复的;第二是层次要清晰,段落要完整,谈认识的段落就是谈认识,不能夹杂着做法;第三是逻辑要严密,衔接要自然,逻辑错误的后果就是说车轱辘话,翻来覆去,颠三倒四,行文混乱;第四就是开篇要简洁明快,结尾要铿锵有力。

    文章的纲目,也叫骨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大小标题。实际上,一篇成熟的提纲拉出来以后,一篇文章基本上就完成了一多半。一个成熟的撰稿人,透过文章的骨架,大体就可以看清整个材料的全貌。通过调整主要部分的长短使得结构更加合理、逻辑更加严谨,就能为撰写出高质量的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等到这些小标题列完之后,就围绕着这些小标题展开写。每一个标题一二百字,就把这个小标题的内容阐释清楚了。一篇文章无论多长,都是由一二百字的小段落组成的。如果你具备写一二百字的能力,就可以组合成一篇大文章了。

    直观地说,写大文章的功夫在于如何把一个主题拆分成若干小块,并且拆得有逻辑、有深度、有广度。

    我的体会是: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只有两个字——积累。

    如何积累呢?学习。

    加强政治学习。法院是审判机关,也是政治机关。领导讲话往往政治性很强,撰稿人要吃透中央精神、上级精神、方针政策,达到入脑入心,用以统领整个讲稿。

    此外,平时要有意识地多阅读、学习和积累领导讲话。这些经过反复修改的成稿蕴含很多精华,要经常读,反复读,大量读,读着读着就读出感觉了,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再一点,领导的修改意见往往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拔高之作,是更高层次的精华,要侧重读,反复揣摩。我曾经保留一份20多年前领导修改过的手稿,那是用红色钢笔改的,几乎满篇都是红色的,当时看着很刺眼、很扎心,若干年之后再看,就觉得那是难得的指导、宝贵的营养。

    有一句话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通读这些材料的基础上,还要大量阅读一些经典文章。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话,那里面金句频出,字字珠玑,是学习写作的好范本。还要多读一些国学经典,领悟大学之道,领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既可以丰富词汇量,又可以修正自己的内心。功夫在诗外,深厚的积淀是你的储备、你的底气,不能临时抱佛脚,全靠百度找。

    注重搜集,做个有心人也是必备的基本功。一份讲话稿能不能够写得丰满,言之有物,更多的功夫在于日常的掌握。对于所在的单位、部门开展过哪些活动,取得过哪些成绩,获得过什么样的荣誉,涌现出哪些先进人物等等,要有意识地搜集、整理、归纳,烂熟于心,等需要起草讲话的时候,自然就取之不尽了。

    多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有句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有些人往往谈起理论来头头是道,但是动起手来眼高手低,说明什么?说明光有理论是不够的,必须得多写多练。人人都起早,凭什么你领先?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哪一个写手不是在材料的汪洋大海中游过来的?只有不厌其烦地写,才能笔走龙蛇,妙笔生花。

    良好的心态和敬业精神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是干一件工作,思想境界不同,工作的心情也会不同。带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写作,就不会感到枯燥,感到累。

    当然,写好领导讲话以及其他文字材料,还有很多科学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在写作中体会的东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你有了深厚的积淀,加之熟练掌握写作方法之后,就会得心应手,写材料这个难题就破解了,正所谓一法通百法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