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法官,昨天你跟我说我的赔偿款执行完了,我激动得一晚都没睡着觉,比我结婚都激动!”身在辽宁省的张甲某在电话里激动地说道。这是一个怎样的执行案件让申请执行人如此激动,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2007年。
01
16年前的不幸遭遇
2007年3月,张甲某在乘坐货车的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肇事司机张乙某被刑事处罚并判决赔偿张甲某经济损失19万余元,车主丁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判决生效后,张乙某、丁某均未履行,张甲某向本院申请执行,执行过程中,执行了案涉车辆的保险理赔款3.5万元,后因无财产可供执行,终结执行。
02
16年后的无限惊喜
2023年,张甲某向本院申请恢复执行,提交恢复执行申请材料时并未提供被执行人的可供执行财产线索,且被执行人在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及原执行案件裁定书上载明的身份证均为上一代16位身份证号码,申请执行人远在辽宁,时过境迁亦无法通过身份证照片锁定被执行人。
北安法院执行局按照《北安市人民法院推进执源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迅速对该案启动恢复执行类案件执前财产调查程序。为解决如何准确确定被执行人的难题,执行法官谢广雨与公安机关沟通,经调查被执行人丁某的姓名存在同日出生重名情况,通过公安机关提供的联系电话多次拨打,最终锁定被执行人丁某身份信息,同时立即对丁某的银行账户流水、基金、理财、保险等信息进行线下查控,发现丁某于数月前将大量存款存入其理财账户内,立即联系被执行人丁某,丁某面对着理财产品存入信息的确凿证据,在和法官的交谈中,丁某的思想从不给付到想给付发生了转变。执行法官迅速趁热打铁,在向被执行人施压的同时,也在和远在1000公里外的申请执行人电话了解情况,判决生效至今已经16年了,现在赔偿款及迟延利息已达到31万余元,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丁某向张甲某一次性履行28万元,一件跨越16年的执行案件顺利执结。
03
来自千里之外的锦旗
收到28万元执行款后,远在1000公里外的申请执行人张甲某向执行法官邮寄收条的同时还邮寄了一面锦旗,上书“心系百姓公正执法 为民解忧的好法官”,她说“这十六年我每天都在想怎么把钱要回来,感谢北安法院,为了让我省钱都不用我到北安去就帮我把钱要回来了。”
04
法官全心的努力
执行工作承载了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为将执行难题化解在前端,北安法院将执行工作前移,推动实现执行案件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治理的转变。这起案件的执结是众多执源治理案件的一个缩影,是我们法院执行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个体现,它兑现的是胜诉判决对当事人的承诺,连接的是人民群众对法院公信力的信任,打通的是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