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庆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抓前端、治未病”理念,认真落实全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总思路和构建“四化四解四到位”诉源治理新格局要求,以“三争”晋先为工作总抓手,做实能动司法,坚持个案办理和诉源治理一体推进,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让胡路区法院将“执源治理”作为诉源治理的重要抓手,坚持诉源治理与执源治理并重,推进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共治,将助力辖区法治建设、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执源治理”最长远、最长效之举,年初以来,执行收案同比下降31.4%,执源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立案、审判阶段是执源治理的前端阵地,开展执源治理,首要在于执行前端预防。一是立案阶段“执前提示”。于诉讼立案时,随案送达履行义务告知书、执行风险告知书,提示拒不履行义务、无财产可供执行风险,发放各类风险告知书6000余份;强化“以保全促执行”,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诉前、诉中保全。7月,通过诉前保全成功调处了一起涉5项工程1200万款项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有效避免双方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二是审判阶段“执前督促”。坚持“边审理、边治理”“谁审理、谁负责”,由主审法官开展释法说理、督促履行工作,增强裁判文书的可执行性,避免因调项判项不清引发“执行不能”风险;由主审法官负责“约谈”当事人,开展判后答疑、提供类案检索,督促当庭履行、自动履行。3月,针对一批陆续生效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主动与涉事企业及上级单位沟通,协调推动1390余万“准执行款”陆续到位,1910起案件于执行前自动履行完毕。
一是精准治理执行存量。开展终本案件“回头看”,年初以来2次梳理清查终本案件,严把终本、终结案件“结案关”,避免因结案不合格产生衍生案件;落实“有信必复”要求,坚持每周二执行值周接待,推进法结、心结一起解,规范开展执行信访积案终结工作。二是示范执行正向激励。围绕涉众涉民生、涉物业纠纷、热力纠纷,选取代表性、典型性案件开展“示范执行”,推进“执行一件主动履行一批”;善用信用修复措施,对有主动履行意愿且作出信用承诺的被执行人,暂缓纳入失信名单,对已主动履行完毕符合条件的,3日内撤销失信。年初以来,共解除失信360人,纳入失信764人,推进形成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违法打击的鲜明导向。
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大局,助力营商环境优化和诚信体系建设。一是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创设“履行宽限期”,为“诚而不幸”的市场主体在融资借款、业务拓展、市场准入等创造宽松环境。去年以来,创新为128家企业设置宽限期,2起案例分别入选最高院、省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二是坚持共建共治共享。聚焦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建立涉企执行案件研判机制,走访辖区涉诉涉执行企业,查明未履行原因,帮助企业纾困解难。9月下旬,围绕多发易发的金融借款纠纷,邀请8家银行到院开展诉源、执源治理座谈会,充分交换意见建议,向银行发出司法建议,推进共建共治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