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站式”服务体系 打造司法为民新模式
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效能是人民法院一项重要工作任务。近年来,七台河全市两级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化解矛盾和定纷止争功能,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建立多元解纷格局,提升智慧化建设水平,加快建设符合七台河市情、满足人民需要、体现法院特色的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模式,积极为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功能齐全的“服务中心”。对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服务场所建设工作的要求,七台河全市两级法院结合小城市特点,发挥自身优势,全面升级诉讼服务接待场所,不断加强诉讼服务中心软硬件设施建设。全市两级法院均建立了独立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了接待场所视频监控全覆盖,设立了线上调解室、诉调对接室、律师调解员接待室,以及当事人等候休息区、自助书写区等,配备了案件信息查询、法律事务指引、自助立案等终端设备,当事人可以自主选择自助立案、网上查询、人工接待、窗口立案等,线下与线上结合,为当事人提供诉前指导、立案服务和法律咨询,更加便利当事人司法服务需求。
优质高效的“快递服务”。积极开展“打官司不求人”和“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创建活动,锐意提升诉讼服务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能力,服务质量和效率都有明显提升;依托“一站式”诉讼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创新服务措施,为律师开设绿色通道,为当事人提供智能“一号通办”服务,网上立案、预约立案、网上收退费、网上申请鉴定保全等,实现了当事人足不出户即能够享受到全方位的司法服务;兑现“一窗通办”承诺,即“一窗受理、限时办结、全程监管”,对立案登记、法律咨询、诉讼引导、信息查询、收退费等诉讼服务项目,实行综合窗口接待、分类协调转办、统一受理答复;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针对特殊群众及当事人的特殊需求,还为当事人提供电话立案、邮寄立案、预约立案、上门立案等。诉讼服务工作人员就是这个小城的司法服务“快递员”,随叫随到,有Call必回,有求必应,加上当事人随手可操作的线上“好差评”系统,促使服务更加提档升级,换来的是辖区群众对人民法院诉讼服务越来越满意,诉讼服务平台当事人对七台河两级法院工作评价满意率为98%以上,2021年七台河市法院工作报告在市人大会满票通过。
深入广泛的“多元解纷”。整合社会资源,全力构筑法院主导、政府支持、社会协同、群众参与、法治保障的非诉纠纷化解格局,健全委托委派调解和诉调对接机制,建立特邀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名册,邀请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协调市司法局选派人民调解员和律师调解员,常年驻院“坐班”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实现线上调解和诉调对接,方便当事人异地调解;积极开展人民法庭“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工作,法庭与辖区基层组织高度融合,将诉前调解和诉调对接延伸到社区服务、医疗卫生、物业管理等民生领域;与行政职能机关部门建立会商机制,成立知识产权调解中心、金融纠纷调解工作站、银行保险业调解分中心等行业调解机构,开展专业性纠纷调解工作。“多元调解”缓解了法院案多压力,更减少了当事人诉累和诉讼成本,两年来,全市两级法院诉前调解案件数量逐年递增,诉前调解与民商事一审案件之比40%左右,其中音视频调解为40%,诉前调解案件平均办理时长在5天左右,调解成功率超过96%,调解自动履行率达97%以上。
提质增效的“速裁快审”。发挥立案审查作用,通过对历年民商事案件标的、案由、结案方式等要素统计分析,提前对类案进行测算和评估,运用信息初筛和人工复筛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案件“繁简”分流;科学配置资源,选派熟悉民商事审判,且审判经验丰富的员额法官,分专业组建“一审一助一书”模式速裁团队,实现案件办理“快慢”分道;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实现了用30%人力完成70%工作任务,大大缓解了法院案多人少压力,桃山区法院推行速裁快审“五字诀”,被市政法委作为先进经验作法向上级部门推荐,即“分”字诀让简单案件驶入“快车道”,“优”字诀科学配置审判资源,“快”字诀实现案件加速度,“便”字诀满足疫情期间群众需求,“减”字诀为诉讼瘦身,“五字决:让该院实现了“简案”平均审理时限在5天左右,且“简案”上诉率低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