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黑河中院认真贯彻省法院关于公众开放日部署要求,坚持“全视域覆盖、全方位展示、全天候开放”原则,以“精品线路、动态需求、强化审判”为主题,以“定向公开、定期公开、随时公开”为举措,创新“四个结合”,着力打造公众开放日活动品牌。截至目前,全市法院共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653次,累计邀请到院参观人员2.1万人次,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让法院走进人民群众心中,在全社会搭建了树立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平台。
一、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找准“切入点”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将公众开放日活动列入“一把手”工程,作为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重要措施,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序局面。二是主动对标对表。对标省法院工作要求,学习先进法院经验做法,查找短板弱项、问题不足,突出黑河边疆地域特色,将公众开放日开展情况列为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之一,积极推介推广、邀请受众参与。三是“一盘棋”推动。制定全市法院公众开放日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要求,围绕“六一”“八一”、宪法日等重要节日节点统一策划、统一实施,同频共振、合力推进,形成阳光司法的强大舆论氛围。
二、坚持载体创新与内容创新相结合,突出“着力点”
一是搭建联络机制。创新邀请方式,通过“一网两微”向社会发放电子邀请函,一键接受网络预约。主动深入企业、街道社区、机关、学校等走访联络,介绍法院主要工作,邀请参与活动。与市委党校行政学院、黑河学院等多家单位建立长期的法治教育协作机制,组织机关工作人员、优秀青年干部和学生1000余人次参加法院开放日,开展法律教学活动。二是融入地域特点。针对辖区鄂伦春、鄂温克等少数民族聚居的特点,邀请统战部、民族宗教局、少数民族乡代表来院参观座谈,促进民族融合。邀请边境经济合作区机关、旅游从业人员来院参观,进行涉外法律宣传。疫情期间,举办“云端开放日”活动,邀请自贸片区管委会职工代表线上参观法院,展示法院建设成果。三是用活庭审阵地。以讲好法治故事、弘扬法治精神、传递法治信仰为主线,根据来访群众特点,提前联络办案法官,确定活动日程,合理安排庭审观摩,把审判法庭变成法治宣传窗口。现已针对妇女代表、企业、机关单位等不同受众开放庭审观摩167期,举办“模拟法庭”49次。
三、坚持内部建设与外部评价相结合,抓住“聚焦点”
一是制定精品路线。设立宪法墙、法治长廊、廉政长廊,全方位开放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零”距离感受司法威严,展示法院文化,感知法院工作新气象。二是突出党建文化。建成党建主题阵地,展示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任务、目标和成就,传播“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知青精神”和“铁人精神”,5000余名党员、群众在此接受洗礼,成为本地区政治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三是跟进反馈提升。悉心听取各方参观者的评价及意见建议,详细记录整理并及时丰富改进,弥补不足、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可观感、体验性和互动性,提升群众满意度,让开放日成为社会了解法院的重要途径,通过一次参观树牢群众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终生受益。
四、坚持服务大局与提升公信相结合,夯实“落脚点”
一是助力优化营商环境。邀请商务局、工商联、边贸企业、外商投资公司来院参观,并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制发《法院服务边贸经济发展提示30条》和《俄罗斯法律知识宣传册》800余本。邀请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单位、黑龙江公路大桥和索道项目部、寒地试车企业员工走进法院,解答法律问题,提供面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二是助力推进兴边富民。与黑河好八连、船艇大队等驻军单位签订共建协议,邀请官兵875人次来院参观。黑河中院被评为北部战区五省(区)涉军维权先进单位。邀请乡镇代表、村支书、扶贫对象、种植合作社走进法院参观,举办“土地纠纷现状及裁判规则”讲座,以司法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受到党委政府和群众一致好评。三是接受监督提升公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案件当事人来院参观座谈110次1300余人,听取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并及时反馈,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促公信,着力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结合黑河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挖掘区域特色,活化方式方法,扎实推动公众开放日活动朝着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迈进,唱响黑河特色品牌,让法院公众开放日真正成为北疆法治宣传阵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