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担当使命 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2020-06-12 14:27:2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我是民一庭法官助理周天乙,去年毕业后通过选调生的方式来我院工作,很荣幸能够在今天的青年干部大会上发言。 

   刚才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的期许与厚爱,也对敢于奔赴疫情防控第一线的“90后”们十分钦佩。我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90后”,也备受鼓舞和激励。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的讲话,我进一步了解了我们所处的特殊历史时期,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所应具备的信念和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之年。同时由于近来数月疫情影响导致了国际环境变化,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处于这样的历史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我愈发理解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刚刚毕业就能来我院工作,正是这个最好时代给我提供的最佳机遇。都说年轻人多是理想主义者,随着社会阅历的丰富会渐渐变得现实。但省法院守护住了我们青年的理想主义,让我切实感受到人民法院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在来院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我看到了太多令人感动和钦佩的事。在一个建设工程案件审理的过程中,主审法官发现该案的基本事实一审没有查清,完全符合发回重审的条件,但本着对当事人负责、更是对等待发放工资的农民工负责的态度,把案件事实一点点厘清、查明,最终依法改判。该纠纷通过二审审理彻底得到解决,极大减轻当事人诉累,取得良好社会效果。连该案的代理律师都说,黑龙江高院的作风真的不一样。还看到法官们在审理疑难案件时,进行的一次次合议、复议、汇报,有时争得面红耳赤,只为还原案件真实,正确适用法律;助理们耐心与当事人沟通,指导当事人提交材料、使用云开庭程序,协助法官办理案件。在我看来,这些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就是最大的责任感和担当。这些优秀的领导和同事让我意识到能够跻身这样的群体与有荣焉,也为我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我逐渐意识到自身知识和经验的双重匮乏。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让我充分体会到社会生活的复杂,法律条文和现实生活的差距,查明案件事实、平衡各方利益的困难,法院工作的纷繁复杂。尽管工作时间不长,也发觉“案多人少”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案多”和“人少”的状况也几乎是无法改变的。因此,作为一名法官助理,首先应吃苦耐劳,多学多干,多研究,多思考,我们助理多分担一些,法官就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案件审理上。在完成日常工作的同时,我们青年正处于学习能力较强的时期,更应该加强学习。这段时间我院机构改革,我们庭开始办理再审案件,又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大量知识需要更新换代,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的协助法官办理案件。此外,我们也应发挥年轻人的特点,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难点,在困惑中思考求知,在思考中探索求真,在探索中提升自我。这段时间协助法官办理案件时发现,我庭审理的涉房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通过“以房抵债”方式买受房屋的案件大量出现,通过研究案例发现对此类案件最高法持两种观点,一方认为“以房抵债”行为其目的并非购买房屋,而是为了清偿金钱债权,排除强制执行,违反债权的平等性;另一方观点认为以债权作为对价用以支付房款符合条件的也可排除强制执行。不同的裁判结果造成了此类案件审理中法官的困扰。我通过积极学习、主动思考,并充分利用院机关提供的法信、知网等各类学习平台,寻找类案与观点,为审判实践提供思路,并撰写了《“以房抵债”执行异议之诉裁判规则研究》一文拟向全国法院系统第三十二届学术讨论会投稿。民事审判不仅需要法官业务精深、心细如发,还需要不断精进、终身学习,这正是院机关打造学习型、专家型法官队伍的内在要求。 

   作为一名选调生,根据组织安排,预计在今年八月,需要去基层工作两年。但无论身在何方,身处何职,我都将时刻牢记我是一名省法院的工作人员,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充分运用这一年的所思所学,举一反三,认真工作,积累经验,了解民生,为今后的案件审理打下坚实基础,展现我院工作人员的风采。 参加今天的大会,收获巨大。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和讲话精神,聆听各位领导同事的发言和分享,我备受鼓舞。能够来到我院工作,倍感荣幸。因此我将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最佳的学习平台,更加奋进,不负韶华,实现人生价值,为守护公平正义贡献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