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念好“为”字诀 不负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0-06-12 14:06:23


尊敬的院领导、同事们: 

   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向领导、同事们汇报我在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学习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年轻干部要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时态院长要求全省法院干警“在新时代要敢担当有作为”。回首来到省法院近十载时光,历经司法改革的革故鼎新,参与基本解决执行难的苦尽甘来,再到推动实现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的方兴未艾,我已从一名执行战线的新兵成长为老兵,少了一分懵懂,多了一分感悟。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要求,不辜负时态院长对于年轻一代法院干警的期望,我认为,要诀在于一个“为”字。 

   一是要有忠诚有为的信念。“忠诚盛于内,贲于外,形于四海”,是为人最宝贵的品质。树牢“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马克思主义”的新时代共产党人忠诚观,是年轻一代干警做事创业的大前提,是确保我们事业之秤不跑偏的定盘星,人生之舟不倾覆的压舱石。无论执法办案,还是行文办事,“心中装着党、装着人民、装着宪法法律”都必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唯如此,方能做到有为而不错为。 

   二是要有知无不为的情怀。“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习近平总书记曾勉励当代中国青年“要在感悟时代、紧跟时代中珍惜韶华”“在拼搏的青春中成就事业华章”。我们青年干警要想成长进步,实现人生价值,就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跟随党和人民的召唤,将自己的理想和热情贯注到实现“切实解决执行难”、实现“打官司不求人”、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些体现时代要求、回应人民期望的事业中去,一往无前,奋斗不息。 

   三是要有见义必为的勇气。湖北抗疫前线吃紧,以“90后”为代表的大批青年医务工作者挺身而出、不惧艰险、担当奉献,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赞扬。抗疫英雄们一次次逆行,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为人民群众筑起疫情防控安全线。这种不畏牺牲、见义必为的勇气,正是我们作为青年干警面对、战胜困难所必需具备的素质,只要于国于民于法治事业有利,就要迎难而上,就要“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四是要有能为善成的本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面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我越来越感到提高自身能力水平的紧迫性。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官,成为本岗位的行家里手和本领域的领军人物,业务能力、文字能力、表达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缺一不可。这就需要我们新时代的青年法官,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深钻细研法律专业知识,广泛涉猎工作相关的其他知识,做到专博结合,既向书本学,也向实践学,既能明辨法理,也能体悟民情、国情、世情。在反复锤炼中增长才干,锻炼本领,把平凡工作做得出色,把专业工作做成精品。 

   五是要有与人为善的胸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保持争强好胜、不服输劲头的同时,作为青年干警,也应以宽广的胸怀容人、容事、容己。对执法办案和工作交往中,出现的摩擦、矛盾,要有容人的雅量,多沟通交流,多换位思考,多关注事业成败,案件对错,少计较个人得失,不做意气之争。工作生活千头万绪,“才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需要有容事的肚量,正确看待一时成败,积极总结经验,才能行稳致远。青年人也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正视问题和不足,有容己的智慧,在一个健康的心态下,成长成熟。 

   六是要有有所不为的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物必先腐而后虫生”。要想灵魂不腐,青年干警就必须在努力有所作为的同时,坚持磨炼自己有所不为的定力。作为青年法官,要时刻提醒自己,与党中央要求不一致的事坚决不为,与院党组部署相违背的事坚决不为,突破公平正义底线的事坚决不为,有损群众利益和法院形象的事坚决不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不含糊,面对不良现象敢斗争,笃信实干是最管用的通行证,廉洁才是最长久的护身符。同时,在生活中,也要保持严谨求实的态度,防微杜渐,不放纵、不越规、不逾矩,传播正能量,净化朋友圈和生活圈,给思想打上疫苗,将腐败的病毒拒绝于外,在干净做事中收获精彩人生。  

   谢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