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创新诉调对接工作机制
推动“打官司不求人”落地见效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紧紧围绕落实“让老百姓打官司不求人”工作措施,着力在诉调对接工作创新发展上下功夫,推动多元解纷向深里走,往实里行,切实方便群众诉讼,及时有效化解各类纠纷。
(一)不断壮大多元解纷队伍,拓宽诉调对接渠道,让老百姓打官司有更加多元的解纷方式。在原有人民调解工作室的基础上,增设仲裁、公证和法律援助窗口,推行“门诊式”服务,方便当事人直接问疑解惑,选择非诉渠道快速解决矛盾纠纷。在法律援助窗口,由司法局派驻律师现场为群众全天候提供咨询,对案件问诊把脉,无偿为群众提供咨询服务1500余人次,提供诉讼意见近400条,引导群众通过律师调解解决争议43件。在公证窗口,依托公证资源,现场办理委托公证、协议公证,协助调取证明材料,有效发挥了司法辅助作用。今年1至9月,公证窗口共接待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以公证方式诉外化解纠纷103件。
(二)发挥解纷主体专业优势,保障诉外调解效果,让老百姓在诉调对接上有更多获得感。紧密结合区域受案的实际、人民群众诉讼需求和各类解纷主体的专业性特点,结合案件类型合理分流。一是注重发挥公证机关在信息资源方面的集成优势,根据当时选择意愿,优先将继承等家事类案件分流到公证机关先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公证机关可以帮助当事人查询婚姻情况、调取死亡证明等材料,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老百姓不用求人就能取得所需的相应证据,实现“顺顺当当”打官司,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二是注重发挥仲裁具有一裁终局、程序性强的特点,优先分流案件标的较大、一方或双方为法人的商事案件,提高化解纠纷的及时性、实效性,既充分借助准司法行为维护法治营商环境,同时也将市场主体从诉讼中解脱出来,实现“痛痛快快”打官司,从而放心经营、安心创业;三是注重发挥律师专业性强、熟悉法院审判流程的优势,优先调处民间借贷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通过律师专业化的释法析理和调解工作,让老百姓“明明白白”打官司,有效促使诉争双方握手言和、息诉罢讼;四是注重发挥人民调解具有调解底蕴深厚、调解方式方法亲民便民的优势,优先调处物业服务合同等群体性案件,坚持以情以理以法服人,让老百姓“暖暖融融”打官司,争取诉调对接社会效果最大化。
(三)提前介入交通事故纠纷,切实加强诉源治理,让老百姓打官司感受到更真切的公正与效率。针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数量较大、程序繁琐、审判周期长等突出问题,与道外交警大队建立协作关系,指派专人定期到交警部门进行调解,在计算赔偿数额、协调保险公司联赔基础上,组织当事人协商解决纠纷。2019年1月开始,道外区法院在立案庭设立调处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工作专班,指定骨干法官专司此类案件办理,在立案前组织纠纷双方先行调解或委派调解。今年上半年,共受理案件159件,结案112件,调解80件,调撤率达到了71%。一是办案法官长期审理固定类型案件,对专业知识掌握全、把握准,对办案流程熟、推进快,采取集中集约送达、鉴定等方式,工作效率明显提升,案件平均审限37.4天;二是与交警队、各保险公司对接,工作协调更加顺畅,调解的成功率更高;三是法院提前介入后,先行释明法律规定、工作流程,能够有效消除老百姓对事故处理机关的疑虑和法律方面的盲点,调解公开透明,让老百姓更信服,不用求人就能快速、公正化解纠纷,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积累,也给法官积攒了口碑,使更多的当事人信赖依靠法官。(以上根据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法院提供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