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
转变工作作风 打造“三个好把式”
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认真贯彻省、市法院工作部署,强化“四个意识”,着力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多元解纷工作,积极营造法治、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一、培育“五好作风”,打造“追求卓越”好把式
近年来,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干警进入不适应期,动力不足不想为,担当不足不敢为的现象凸显,审判质效面临不升反降的严峻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营商环境的优化发展。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道外区法院党组以全省开展“深化作风整顿 优化营商环境”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新发展理念,拓展工作新思路,聚焦作风突出问题,把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和多元解纷机制改革作为转变作风的重要载体。今年上半年,道外区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8545件,结案4421件,综合结案率51.7% ,位居全市法院第五名、四大主城区法院之首。案件平均审限56.9天,简易程序适用率69.1%,同比上升2.06个百分点。在区委政法委组织的对作风整顿工作考评中,20名执法监督员对道外区法院作风整顿全部投出满意票。
二、建立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新机制,打造“雷厉风行”快把式
诉讼周期长、上诉率高,是长期以来始终困扰法院工作、影响营商环境的一个老大难问题。道外区法院党组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提出了“以速裁工作为牵动,两头做大,中间做强”的工作思路,在全院叫响了“力争在三年内,实现速裁团队审理全院70%民商案件”的工作目标。今年上半年,速裁团队共受理各类案件1199件,审结922件,结案率76.9%,结案数量相当于三个民事审判庭的总和。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建立优秀速裁团队。在原有调解组的基础上,调整充实4名优秀法官,组建专门速裁审判团队。每名法官均签订月结案件42件的承诺书,以指标为牵引,压实工作职责。
(二)构建科学办案机制。一是建立案件科学分流机制;二是严格审限管理机制,将速裁团队案件办理时限一般确定为30日,切实提高审判效率,减轻群众诉累;三是创新诉讼文书送达机制。全面贯彻最高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事送达工作的若干意见》,有效利用录音电话,短信、微信等送达方式,破解送达难问题。先后有58件案件利用短信、微信和电话送达方式完成送达工作,送达工作效率提升近20%;四是改革审判方式。制定出台《简单民商事案件快速审理暂行规定》《表格式民事裁判文书样式规范引导》等规范性文件,简化庭审程序,大力推行要素式案件审理方式。
(三)注重审判实际效果。坚持从优化营商环境出发,将调解解决纠纷作为案件审理主基调,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今年上半年,速裁团队共调撤案件791件,调撤率85.8%。主动延伸服务,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组织假日法庭审结案件58件。针对审理案件中发现的金融市场营销活动存在的突出问题,为银行等金融企业提供完善信贷合同、提示约定送达地址等延伸服务17次,为金融企业有效化解了商业风险。
三、深化多元化解决矛盾纠纷机制建设,打造“埋头苦干”真把式
道外区法院认真贯彻上级法院关于加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总体要求,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是坚持敬老助老,不断深化涉老案件多元解纷。老年法庭自1992年成立以来,以“四心”办案机制为支撑,与市老龄委建立“涉老案件调解中心”和“涉老诉讼服务联系点”,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尊老、爱老、敬老的传统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老年法庭先后荣获“全国敬老文明号”等多项国家级和省市级荣誉奖励。二是发挥人民调解的优势作用,促进矛盾纠纷诉外分流化解。与区司法局长期合作,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由区司法局指派常驻律师,专职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诉前化解各类案件千余件。三是着眼推动农村社会法治治理,深化农村多元解纷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法官、村长联动工作机制,在农村社会搭建起广阔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舞台,有效化解各类纠纷,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法官、村长工作机制已经打造成“工作品牌”。四是积极引入化解矛盾纠纷新元素,不断拓展多元解纷渠道。道外区法院先后与市公证处、市仲裁委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律师工作室也于2018年开展工作,为化解矛盾纠纷注入新动力。
(据哈尔滨市道外区法院提供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