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向阳:为经济社会发展减压助力

  发布时间:2011-09-27 14:27:37


  随着黑瞎子岛的开发,人们对中国的东方第一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有了更多的了解,该市还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和引领整个黑龙江省东部区域发展。向阳区则是佳木斯市的核心区,既是牵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矛盾纠纷的多发区域,且矛盾种类多样、纷繁复杂。向阳区人民法院积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坚持能动司法,案件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民商案件调解率达到了76%,审判工作的群众满意率在95%以上,干警无违法违纪行为,树立了人民法院良好形象,被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首批文化建设示范单位”。

 

  精诚所至金石开

 

  几年来,向阳法院的民商事审判工作一年一个台阶,尤其调解工作更是成效显著,年平均调解率达到72%以上,无一当事人反悔,一件件调解案件如今演绎成了一幕幕动人的故事。

 

  2009年5月,一个拄着双拐的残疾人来到法院立案大厅,诉说了他所遭遇的不公待遇。原来这个残疾人姓蒋,是佳木斯温州批发城的一个业主。三年前,蒋某花费7万元在商城一楼租赁了2节柜台出售日用品,虽然蒋某的柜台靠近最里面,但是商城在装修时为了运料方便,在靠近蒋某柜台的山墙开了一道门,这使得蒋某的柜台一下变成了“黄金地段”。2009年4月初,在全体商户的要求下,为了商城安全考虑,商城管理者将靠近蒋某柜台的门堵死,这使得蒋某的生意一落千丈。蒋某找到商城经理协调未果,便采取了过激行为,整天躺在经理室,不让商城人员办公。经过商城人员的一段冷处理后,蒋某无奈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讼过程中,法官了解到蒋某夫妻均是残疾人,家里有3个子女,全家的生活开销全靠蒋某一人负担,生活非常艰难。在调解过程中,商城的经理始终不肯让步,并主张解除租赁合同,蒋某见状更加激愤,扬言要炸平商城,双方矛盾达到沸点。办案法官分别做双方的调解工作,组织了三次面对面调解,两次来到蒋某家中看望他的家人,并向蒋某释法明理。经过一番细致的工作,双方的矛盾渐渐缓和,法官又组织了第四次调解,这次调解尽管没有达成协议,但是双方的诉讼主张差距越来越小。时下正值端午到来,院里分给每名干警20斤鸡蛋,主办此案的法官把这些鸡蛋分成两份装进篮子,一份送给了蒋某,一份送给了商城经理。蒋某接到鸡蛋后泪流满面,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商城经理也被打动了,他说:“从来没听说法官给当事人送东西的。”“王法官,本来我想把官司打到底,但是看你的面子,我不打了,法院说怎么办我都同意。”最终,在法官的努力下促成了双方的调解,商城没有解除租赁合同,并补偿蒋某经济损失5万元。从此,“一篮子鸡蛋的故事”成为了该院干警争相讲述的“传奇”。

 

  宽严相济保平安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近年来,向阳法院刑事审判庭加强队伍建设,严格规范量刑,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一要坚决、二要慎重、三要精准”的办铁案原则,将案件质量视为审判工作的灵魂,审结了一大批重大刑事案件,打击了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确保了一方平安。他们所审理的案件做到无超期羁押、审判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准确,实现了“零投诉”、“零信访”,达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坚定的政治思想是保障。他们个个政治坚定,善于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在审判工作实践中,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以学习型法官的标准要求自己,强化党性修养,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具有较强的政治责任心和使命感。

 

  公正高效的审判是基础。他们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把审判质量关,全部案件均由审判长、庭长、主管院长层层把关,重大疑难案件提交审判委员会决定,建立了审判流程监督机制,确保缩短办案期限。该庭年平均结案165件,审结率达100%,无一冤假错案,平均审限19天。

 

  群众满意的效果是标准。在处理刑事附带民事案件时,把化解矛盾、修补受损的社会关系、最大限度保障被害人获得赔偿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大调解工作力度,建立院长参与调解机制,使调解率达到98%以上。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经常性地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为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不懈努力。几年来,组织法律大集3次,为判处缓刑、管制人员上法制课2次,回访缓刑人员13次。

 

  让孩子远离犯罪

  “让孩子们远离犯罪,这样我们才能心安。”这是向阳法院少年审判庭全体法官的心声。正是有了这样的企盼,才让他们无怨无悔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2005年组建全市第一个综合性少年审判法庭后,一群年轻法官就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预防青少年犯罪上,他们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严惩侵犯青少年权益犯罪,确保孩子们能够在平安的校园环境中快乐地成长!

 

  辖区内既有综合性大学佳木斯大学,又有全省重点高中佳木斯一中,十多所中小学遍布辖区。“送法进校园”、组织“模拟法庭”已经成了他们重要的工作。几年来,他们的脚步印在了辖区所有学校,他们用一堂堂生动的法制课教育、引导着广大中小学生知法懂法、学法用法、守法护法;他们把在审判实践中发现的各类问题归纳总结,带到了课堂上,让同学们在讨论中明辨是非;他们组织刑释解教人员现身说法,警示教育那些“不安定分子”。同时,他们还与辖区各街道、派出所开展共创“和谐校园”行动,定期组织清理学校附近的“黑网吧”、“游戏厅”,整治校园周边环境,还孩子们一个安静的学习场所。几年来,该院少年庭共向师生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7300余份,发送励志短信400余条,组织“模拟法庭”23次,帮扶困难学生6人。

 

  “我们现在不仅仅是法官,更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辖区学校的领导如是说。

 

  与执行难说再见

 

  “张局长,感谢你们,你们真把我的事儿当成了自己的事儿……什么也不说了,以后只要你们法院同志用得着我,我绝对赴汤蹈火。”一位中年汉子含着热泪对向阳法院执行局局长说出了这番心里话。

 

  这名男子姓沈,家住佳木斯市向阳区和平村。2007年10月,沈某从亲朋好友处借了50万元在市区开了一家中型超市,超市的生意非常红火,不久,沈某就置办了一辆自己的货车。2008年5月的一天,沈某在拉货途中将一名老人撞成了3级伤残。事发后,老人的儿女前来索要赔偿,亲朋好友也来催债,逼得沈某放弃超市生意,跑到沈阳的朋友家躲债,债权人纷纷起诉到法院。10起案件一股脑儿地进入到执行程序,有索要赔偿的,有要求归还借款的,有主张工资的,还有要求交纳取暖费的。起初,这些案件由4名不同的执行人员执行,但是,为了确保执行效果,尽快结案,该院执行局打破常规并案执行。刚开始,沈某不予配合,拒绝和执行法官沟通,更是藏着不露面。执行法官经过数十次的电话沟通,终于说服了沈某。今年6月7日,该院执行局组织召开债权分配协调会,约请了沈某所有的债权人,通过执行局的介绍和引导,这些债权人了解了被执行人的负债状况,都积极削减债务,最后债务总额从93万元减至51万元,沈某在朋友的帮助下一次性全部清偿。

 

  像这样采取创新执行手段,灵活运用执行方式的成功案例在向阳法院屡见不鲜。“法人垫付”、“以工代偿”、“放水养鱼”等一系列的执行工作方法在全市法院系统得到推广,该院的执行工作考评也连续三年全市排名第一。“执行难”在这里行不通。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