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鸡东县法院:双语法官工作室 服务群众“接地气”

  发布时间:2017-09-22 09:31:50




    鸡东县鸡林朝鲜族乡位于鸡冠山下,穆棱河畔,是盛产水稻的“鱼米之乡”。全乡辖6个行政村,10个自然屯。共有1.5万人口,朝鲜族占99.8%。在这个极具民族特色的民族乡里,双语法庭——鸡东县人民法院鸡林法庭立足区域特点、民俗特性和专业特长,在辖区村屯倾心打造 “吕仙华法官工作站”,用贴心、实在的便民举措打通便民司法最后一公里。

    “双语”交流服务朝鲜族当事人。由于法庭所处的乡镇年轻人外出务工较多,留在家里的大多是老年人,老年人维权时语言交流成了障碍。朝鲜族法官吕仙华利用语言优势了解案情,当事人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诉求,让朝鲜族当事人有一种亲切感。

    “流动法庭”开动司法惠民直通车。吕仙华法官工作室坚持“宁可法官多走路,不叫老百姓多跑路”的司法便民理念,开通“流动法庭”,“走出去”办案,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开设“炕头法庭”“田间法庭”“假日法庭”,法官深入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村委会参与文书送达、勘验取证、巡回审判、判后回访以及参与联动综治等工作,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一站式、全方位、一体化便民服务。

农忙时节,又开展了“午间法庭”工作,确保农民群众诉讼、生产两不误。

    立案便民风里雨里服务群众。鸡林法庭审理全县朝鲜族当事人的案件,明德乡、平阳镇、永和镇都分布有朝鲜族村屯,因朝鲜族外出务工人员多,通常都在节假日回来解决债务、婚姻、土地等纠纷。为此,吕仙华公布了便民服务电话,随时来随时接待,虽然牺牲了节假日时间,但在来去匆匆的辖区群众心里增添了一抹司法人文温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送达便民风适时调解顺应民意。由于鸡林法庭管辖范围地域广,人口多,分布散,距离远。为方便当事人,吕仙华对受理的案件,尽量做到在最短时间内送达诉讼文书,农忙时节,当事人在地里干活回来得晚,与当事人联系好在晚间入户送达,不仅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也赢得了对方当事人的信任,对于审理案件打开了方便之门。送达时选取有普法及教育意义的案件进行现场调解、审理,灵活开展各种法律宣传活动,及时向村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