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临革命圣地延安,瞻仰革命旧址,感悟延安精神,是“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具体行动,感受颇深。
通过到枣园、洛川会议、西北局、杨家岭旧址,四.八烈士陵园、边区高等法院、抗大革命纪念官、延安革命纪念馆、圣地标志宝塔山及南泥湾等老一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的伟大实践。同时,还到知青故居--梁家河进行了参观学习。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仔细观看展出的文物和历史资料,认真聆听专题报告、现场讲解讲,重温了老一辈革命家团结一致、自力更生的革命历程,感悟了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知青精神。在圣地标志宝塔山的党旗前,面对鲜红的党旗,重温了当年入党宣誓的庄严时刻,我们铿锵有力的的庄严宣誓,是对新时期人民法官肩负的神圣责任感与使命感的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村7年的艰苦岁月中,度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磨练了坚强的意志,成为了带领乡亲们干实事的带头人,铸就了“理想坚定,矢志不渝;大公无私,默默奉献;为民务实,踏实苦干;勤学好思,开拓创新”的知青精神。
通过这次学习,更加深刻领会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的延安精神内涵,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作为一种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是贯穿于党的理论与思想中的精神气质,是内化在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灵魂。这里的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有着动人心弦的故事,每一寸土地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让我的身心接受了深刻的洗礼。可以说,延安之行,带给我的是一种情感上的震撼,心灵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升华,行动上的启迪。
陕甘宁边区法官“廉洁、明辨、公平、正直、果敢、强毅、详细、谨慎”的十六字训条,对新时期法官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在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旧址及延安革命纪念馆,一间间土窑洞,一件件旧文物,一幅幅老照片,深刻再现了我国司法审判工作发展的艰辛历程,展现了雷经天、马锡武等老一辈司法工作者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勇于奉献、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司法事业而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使我深受感染和启发。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的宝贵财富,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作为新时期的人民法官,要将延安精神融入审判工作中,不断改进工作,不断提升为人民司法的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在具体工作中,做到立场上始终坚定、思想上始终清醒,紧紧依靠党的领导,解决影响和困扰法院发展的问题,全面履行各项审判职能。保证法院工作不偏离政治方向,才能又好又快地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陕甘宁边区的“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延安精神在司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更是人民司法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人民法院做好各项工作,必须要不断强化群众观点,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在开展审判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关系,既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实现裁判结果的公正,又要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要正确处理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的关系,既要符合以公正为核心的质量要求,又要满足以效率为核心的成本要求。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物质生活上安于节俭、甘于淡泊,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始终将艰苦奋斗作为立业之本、取胜之道、传家之宝。
总之,通过这次赴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使我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是历史的教科书,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之宝,是中国革命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共产党人,一名法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把延安精神贯穿到本职工作中去,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永远成为司法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