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法庭传来瓜农笑声

  发布时间:2012-04-27 09:18:17


    3月29日,黑龙江省富裕县人民法院审判庭爆发出阵阵笑声。“那次假农药事件发生后,五年了,我们都没有今天这样高兴过。”拿着14.5万元赔偿款,4位质朴的农民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是好,只能用憨憨的笑声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临别时,4位瓜农同时向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的法官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4月18日,4位农民又坐了一宿火车,从家乡来到远隔500公里的哈尔滨,将一面写有“人民法院明镜高悬、执法为民解除积案”的锦旗献给了省高院立案一庭法官倪彦国,再次表达谢意。

    他们为何一而再地向法官致谢呢?故事还得从2006年发生的一次“农药事件”说起——

    假药让瓜农流下伤心泪

    2006年7月的一天,赵万昌发现自家瓜地里的西瓜叶子上出现了褐斑,忙把当地的“西瓜大王”郭祥芝找了过来。“这是炭疽病,喷洒上农药就能治好。”郭祥芝开出了“药方”。

    赵万昌从郭祥芝处赊了农药,按照说明进行施治却不见效,病害继续发展,并最终导致绝产。经有关部门鉴定,赵万昌使用的“百菌清”为劣药,“纯品甲托”为假药,“代森锰锌”为质量不合格农药。正是这些有问题的农药,延误了病害西瓜的防治。除了赵万昌,还有其他3个农户也从郭祥芝那里买了假农药。

    望着大片的瓜田秧苗,赵万昌等4位瓜农欲哭无泪。无奈之下,他们将郭祥芝告上法庭。经过审理,法院判决郭祥芝赔偿4人损失17万余元。

    经销商拒认卖假药

    判决下来了,然而赵万昌他们并没有如愿拿到赔偿款。

    原来,围绕“谁卖的这些农药”这个问题,郭祥芝和农药经销商陶某等3人打起了官司。这场官司没有结果之前,郭祥芝不想代“他人”受过。

    2006年秋,陶某向富裕县法院起诉,要求郭祥芝偿还赊购的“纯品甲托”、“代森锰锌”等农药款19929元。“你销售的农药不好使,所种的西瓜死亡。”郭祥芝抗辩道。“这不是我卖给你的药。”陶某反驳。最后因证据不足,此次诉讼郭祥芝败诉。

    2009年,郭祥芝找了一些证据,又将陶某等3人起诉到法院,要求赔偿他们销售的农药导致自己向瓜农支付损失款17万余元。这次,二审判决郭祥芝胜诉。

    同一事件,两种结果。不服判决的陶某等3人共同向黑龙江高院递交了再审申请书。

    “热线电话”感动当事人

    面对申诉人陶某对两次判决的强烈质疑和被申诉人郭祥芝以死明志的激奋情绪,省高院立案庭的法官们一边耐心倾听,一边释法解疑,还帮助分析诉讼利弊。考虑当事人都住在农村,法官把联系电话留给了他们,保持着全天候“热线联系”,随时“点拨”。除当事人之外,法官还与受损瓜农也保持着“电话热线”。

    今年3月初的一天,办案法官又给瓜农赵万昌打来电话,邀请他参加这起案件的调解。“他们两家打官司,省高院的倪法官把电话都打到我这儿了,还问我有啥意见。”赵万昌心里热乎乎地,他爽快地答应了。

    这是办案法官拨出的第100个电话,每次打电话倪彦国都有记录。

    “这起纠纷的起因是农药损农事件,不能撇开受损瓜农来孤立处理。连同瓜农申请执行的4起案件一起一揽子调解,争取三方共赢。”按照立案一庭庭务会研究的思路,办案法官来到了瓜农所在农村,逐人入户做调解,入情入理的话感动了瓜农,也触动了郭祥芝和陶某,共识在凝聚,分歧在减少。

    “乡里乡亲的,都不容易。那年雨水也多点,多少影响瓜的生长。这样吧,我们免掉18%。”瓜农的高姿态,感动了郭祥芝和陶某,最终促成本案达成了调解协议:陶某等给付瓜农损失12.5万元,郭祥芝给付2万元,并当庭支付。

    至此,这起“农药事件”引发的6年纷争、11起纠纷全部终结。

    “非常感谢你们,帮我们解了个大难题。”给完瓜农赔偿款后,郭祥芝这位50多岁的老汉,当着法官的面,竟然抽泣起来。他说,因这个案子房子都被法院查封了,他死的心都有了。是法官帮他卸了这个压力重负,轻快地去种今年的西瓜了。“等瓜下来,我请你们吃最好的西瓜。”泪迹尚存的他笑了。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