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主办

 

鸡西市恒山区法院:让人民群众心中“问号”转换为“感叹号”

  发布时间:2015-10-23 10:34:03


    提起“?”与“!”的转换,如何在QQ空间里聊天,那非常容易,只要你在键盘上敲打两下,便会将两个标点符号瞬时转变。然而,时常处在矛盾漩涡中的法官要想使当事人转变观念与评价,真是难上加难!

    针对实际情况,恒山法院党组把回访群众,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研究回访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和办法。

    深入基层与困难群众结对帮扶。

    7月的盛夏,骄阳似火,恒山法院班子成员来到柳毛乡铅矿村及红旗乡莲花村的困难群众结对帮扶,院党组成员与2个村的7名困难群众结成帮扶对子。

    来到柳毛乡铅矿村办公楼,与乡、村领导班子成员开展了座谈会,认真询问了铅矿村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法律帮助情况,并希望大家能够多提宝贵意见,使恒院在今后过程中能够为辖区村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法律服务,提升恒山法院在群众中的公信度。柳毛乡乡长迟振刚及铅矿村领导班子对恒院党组成员能够在炎热的天气下来到铅矿村对困难群众进行亲自走访帮扶表示感谢,对恒山法院在近年来对柳毛乡及铅矿村提供的“送法进乡村”和力所能及的物资帮助表示由衷谢意,随后恒院党组成员详细解答了柳毛乡乡长及铅矿村班子成员提出的法律问题。

    在随后的帮扶走访过程中,不仅为每户困难群众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还通过就业指导、心理疏导和法律咨询等方式,对每家困难群众的具体要求进行记录,积极为困难群众搜集就业信息、提供就业指导,尽最大努力提供法律服务,真正做到走一家、看一家、了解一家、帮助一家,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人民法院的关怀,感受到温暖就在身边。

    这次基层结对帮扶活动,增强了恒院领导和干警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受到群众好评,使恒院全体干警尤其是领导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思想上真正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在行动上牢记严律守己、服务群众,确保作风建设“不歇脚”、“不断线”,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开通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 解决老年人诉讼困难

    2015年8月26日,该院立案大厅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中年人,满身的泥土,满脸的疲惫。立案庭的同志询问原委得知:这位中年人的母亲于淑文在走路时被他人驾驶的面包车刮倒,交警确认老人家无责任,肇事者负全责。这位中年人王涛从外地请假回到鸡西,来到法院替母亲打官司。

    王涛说明了来意,并请求法官帮忙解决困难。得知这一情况后,立案庭迅速开通涉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立即给被告打电话,进行诉前调解。经过2个小时的细心调解,原告王涛与被告达成调解协议,被告张某一次性赔偿老人经济损失7000元。

    接过张庆军送来的赔偿款,老人的儿子王涛拉着法官的手说:太谢谢你们了,这样我明天就可以回吉林上班了,我也可以放心了。

    巡回审判进农家 耐心调解获赞许

    “谢谢法官,你们真是为我费心了,欠款我一定按照约定按时偿还”家住柳毛乡中心村的被告刘振荣挣扎着起身拉着该院法官的手说道。

    “感谢法官,你们真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啊,我也真心谢谢你们为我这事情这么上心,同时也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还款条件,谢谢法官了。”原告宋庆山也拉着民二庭法官王东奇的手不住感谢着。

    原来,民二庭的法官在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主动联系原被告双方,经过2个多小时的的反复劝说、耐心调解,原被告双方就还款问题最终达成协议,被告刘某每月在开资之后还款给原告宋庆山600元,直到还清为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