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四化四解四到位”,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明显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线法官的默默奉献与无私付出。“法官手记”专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法官讲述办案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去感受他的所思所想。
今日请看第十九期《三年“心病”一朝解,援疆法官用温情架起法理之桥》。
三十余年办案经验告诉我,一纸判决固然能定分止争,但真正化解心结、修复关系,往往需要调解这把“温情钥匙”。法律是冰冷的框架,人心却是鲜活的。法官的职责,不仅是裁决是非,更要努力让冰冷的法条焕发出解纷的“温度”,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一面锦旗背后的三年“心病”
一面鲜红的锦旗,“廉政高效 执法为民”八个字格外醒目。租赁站经营者高某紧握着我的手,声音激动:“张法官,太感谢了!拖了三年的‘心病’,多亏您调解,总算落地了!”这温情一幕,让我这个黑龙江来的援疆法官心头暖流涌动,更感责任在肩。这起历时三年的租赁纠纷,是我扎根北屯后成功调解的第一案。
2022年,高某与李某、王某、刘某签订租赁合同,出租钢管、扣件等物资。虽收了定金,约定余款30日内结清,但三人以资金周转困难为由长期拖欠租金,且部分物资损耗丢失需赔偿。高某三年催讨无果,于今年6月24日将三人诉至法院,索要租金、赔偿及违约金共计23万余元。
抽丝剥茧,锁定关键“症结”
7月2日我拿到案子的卷宗,标的额虽不算巨大,但涉及多方、拖欠时间长、关系复杂。若简单判决,恐难解心结,反易激化矛盾,我决定先“抽丝剥茧”。约谈发现,王某、刘某被诉后已与高某达成私下分期协议并履行。唯独李某,既未付款赔偿,对还款也含糊其辞。我细致梳理高某的租赁记录、还款明细,核对关键数据;也耐心倾听李某诉说工程回款不畅的实际困难。发现症结就在高某与李某之间。
7月4日下午,我约双方当事人来到北屯垦区法院调解室。我面对神情紧绷的高某和愁容满面的李某,诚恳开场:“老乡们,我是黑龙江来的援疆法官,二位的案件是我来到这办的第一个案子,今天把二位一起叫来,就是希望用我三十多年的办案经验帮助你们解决纠纷,大家把事说清、心结解开、案结事了,今后好安心挣钱。”听了我的话,被告李某点头回应,这让我看到了进一步沟通的可能。
以我多年总结的经验,以“法理为基、情理为桥”展开调解是比较有效的调解方式。我对李某说道:“李老板,租用物资产生损耗,付租金、赔偿是合同义务更是法律责任。拖欠三年,法理情理都说不过去。若调解不成依法判决,你不仅要还欠款,违约金和信用损失都少不了。”李某听后,面露愧色,坦诚道:“张法官,您说得对,确实是我没处理好。主要是工程款那边一直拖着,我也被压得够呛,最快也得年底才能回点款。但您放心,高老板的钱我认!年底前工程款能回来最好,回不来我就是想办法凑,也一定把钱还上。”
随后我对高某推心置腹说道:“高老板,你的委屈我懂。但李老板确实遇到工程款周转困难,并非恶意拖欠。你看,老王、老刘不也在分期还款吗?是否也给李老板一个切实可行的分期方案?拿出明确还款计划,既给他时间筹措,也让你资金逐步回流?”高某听后紧绷的神色缓和了些,沉默片刻后看向李某:“唉,以前合作也算愉快,知道你人还行。看你态度诚恳,也认账愿意想办法,只要能拿出个实在的还款计划,分期就分期吧,总比拖着强。”
法理情理搭桥,19万纠纷终化解
经过耐心沟通、反复磋商,高某和李某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李某将于2025年10月4日前一次性支付高某租金15万元及赔偿款4万元,合计19万元。协议明确,若逾期未履行,则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看着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上签了名、相视一笑,我松了口气。这份协议,既保障了高某的权益,让他悬了三年的心落地;也为困境中的李某留出了合理履行期,避免了更被动局面,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从严谨梳理证据账目,到设身处地倾听难处,再到用法理情理架桥促成和解,我“援疆的第一案”成功调解,让我更深切体会到:援疆是使命,更是淬炼。只有快速融入到工作中,奋力笃行力解民忧,才无愧于党、无愧于边疆人民对我的信任。这份信任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我的援疆誓言,为法治边疆、和谐边疆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