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物业领域矛盾纠纷频发、化解渠道单一、诉讼周期长等难题,大庆中院立足实际、探索创新,与市司法局、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联合制发《关于建立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市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供司法助力。
《意见》实施后,法院联合住建、街道、社区、行业协会等部门,建立物业纠纷信息共享与风险预警机制,以物业费交付率为评估指标,对辖区内物业公司、住宅小区精准画像。由司法行政部门选聘具有一定物业管理经验和群众工作能力的特邀调解员(包括资深物业经理、业委会成员、退休法官、律师等),组建物业纠纷专业调解团队,达成调解协议后,经当事人申请,法院依法进行司法确认,实现“零成本”高效解纷。
针对涉及同一物业项目、同一矛盾类型的系列案件,法院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个案进行精细化审理,作出示范判决,引导同类案件当事人参照进行调解或自行和解,高效批量化解纠纷。将充分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移动微法院”等线上载体,为身处异地或不便到场的当事人提供在线调解、线上司法确认等“云端”解纷服务,提升调解效率。
某知名商业综合体管理企业因数十家入驻商户长期拖欠物业费,诉至我市某区法院。法院迅速启动多元解纷机制,首先,由住建行政管理部门联合区商务局、属地街道与辖区内物业公司进行座谈,深入了解欠费原因,做深做实“抓前端、治未病”。随后,司法行政部门指派经验丰富的物业特邀调解员介入,一方面向商户释明合同义务与法律风险,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另一方面督促物业公司正视商户合理意见,优化服务细节,提出“分期支付”“适度减免滞纳金”等调解方案。针对分歧较大、不接受调解的个案,法院快立快审作出示范判决,清晰界定各方权利义务。最终,超过65%的纠纷达成庭前调解协议并完成司法确认,剩余案件也参照示范判决迅速审结。该批纠纷处理周期相比以往纯诉讼模式缩短60%以上,有效避免了大规模诉讼对商户和综合体经营的整体冲击,为商户和物业公司节省解纷成本近百万元。
物业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全市两级法院同步实施后,物业纠纷先行调解成功率同比上升32%,平均调解周期缩短至15天内,平均审理天数同比下降45%。市场主体成本显著降低,通过先行调解及司法确认,大量纠纷无需进入审理程序,为当事人节省了时间、精力以及诉讼费、律师费等诉讼成本。自动履行率显著提高,主体关系得到及时修复,商户普遍反映解纷渠道更畅通、更高效、更经济;物业企业也表示机制有助于其快速回笼资金、改善客户关系、聚焦服务质量提升。
下一步,大庆法院将持续深化物业矛盾多元解纷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联动协作,优化激励机制,强化数字赋能,拓展“示范诉讼”场景,加大宣传引导力度,不断提升市场主体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认同感和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