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龙法新闻->龙法聚焦

桦川县法院:法官手记 用心解开“赡养”这道题 让亲情不再缺席

发布时间:2025-07-28 10:01:25



桦川县法院丨孙智慧

    全省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坚持省法院“一要二统三抓实”工作思路,持续深化“四化四解四到位”,办案质量、效率、效果明显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线法官的默默奉献与无私付出。

    “法官手记”专栏,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法官讲述办案背后的故事,让我们去感受他的所思所想。

    今日请看第十八期《用心解开“赡养”这道题,让亲情不再缺席》。

    这起案件不仅是法律责任的界定,更是亲情冷暖的考验。在调解过程中,我始终思考如何在法理的刚性与情理的温度间找到平衡,既让子女们明晰赡养义务的法定底线,又唤醒他们内心深处的亲情记忆。“以法为据、以情动人、量身定制方案”的调解路径,让这个濒临破碎的家庭重归和谐。这起案件的处理,也让我对司法调解在修复家庭关系、传递社会温情中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八旬老母赡养无着子女推诿矛盾重重

    原告王某已至耄耋之年,岁月的风霜让她身体每况愈下,生活起居需要子女的悉心照料。然而,四个子女却因经济压力、赡养分工等问题产生巨大分歧,在赡养母亲一事上各执一词、相互推诿。长期以来,照顾母亲的重担几乎全部落在次女张某二一人肩上。随着老人医疗费用和护理支出不断攀升,张某二独自承担的压力达到极限,无奈之下,她只能将兄弟姐妹诉至法院,希望能共同扛起赡养母亲的责任。

    庭审现场,气氛异常凝重。张某一以子女即将参加高考,家庭经济负担沉重为由,试图逃避责任;张某三声称近年种地收成不好,经济状况捉襟见肘,无力承担更多赡养义务;张某四则强调自己收入微薄,还面临租房困难,难以支付赡养费。面对这些看似“合理”的借口,多年家事案件的审理经验告诉我,想要化解矛盾并非易事,不仅要打破子女们的心理防线,还要让他们真正认识到赡养父母的重要性。

    抽丝剥茧巧解困局情法并济化解心结

    调解一开始,我便从法律角度出发,向四位子女明确赡养义务的法定内涵。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这不仅是经济上的供养,更包括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赡养父母是不可推卸的法定义务,任何理由都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我语气坚定,“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孝老爱亲’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番话让在场的子女们有所动容,开始正视自己的责任。

    见他们仍有所顾虑,我换了个角度:“你们的母亲含辛茹苦把你们抚养成人,张某一小时候发高烧,是她背你去看医生;张某三结婚时,是她拿出全部积蓄为你操办婚事……”随着一个个尘封的家庭片段被提起,现场气氛悄然变化,几位子女眼眶泛红,沉默不语。曾经被生活压力遮蔽的亲情记忆,此刻悄然复苏。

    在我的引导下,大家态度逐渐软化。经过协商,最终达成了兼顾各方实际情况的赡养方案:在经济赡养方面,根据子女们的经济能力,王某继续同张某二共同生活,其余3名子女每年支付赡养费1000元,如果有其他临时性大额支出,大家平均承担;在精神慰藉方面,各子女每周至少与母亲通一次电话,每月至少上门探望一次。

    破镜重圆显温情司法为民暖人心

    调解结束的那一刻,原本充满火药味的调解室里弥漫着温馨的气息。子女们主动搀扶起母亲,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次女张某二轻声细语地与母亲交流着,儿子张某三小心翼翼地接过母亲的拐杖,张某四则亲昵地挽住母亲的手臂。看到这一幕,王某热泪盈眶:“谢谢法官,我就盼着一家人能和和美美。”“司法不仅是法律的执行,更是亲情的守护。通过情法交融化解矛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落地生根,这是人民法官义不容辞的职责。”我笑着对王某说。

    这起赡养纠纷案件的成功调解,不仅解决了一位八旬老人的养老难题,更修复了濒临破裂的家庭关系,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作为一名法官,我深知每一起赡养纠纷背后,不仅是法律责任的界定,更是亲情冷暖的考验。在这起案件中,法律的刚性为赡养义务划定了底线,而亲情的温度则融化了子女间的坚冰。司法调解不仅是解决矛盾的手段,更是唤醒良知的契机。看到一家人重归于好的那一刻,我更加坚信,司法为民不仅是庄严的承诺,更是守护万家灯火的温情实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