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讷河市人民法院执行局派驻城郊法庭团队成功执结一起历时多年的合伙债务纠纷案件。执行法官创新采用“执行担保+活封牛羊”模式,在保障申请执行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生产经营的影响,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为同类案件执行提供了新思路。
老友反目引纠纷 活封牛羊陷僵局
申请执行人徐某某与被执行人何某某系多年合伙关系,因合伙经营产生债务纠纷。经法院诉前调解达成还款协议后,何某某却未按期履行。时年近八旬的徐某某急需用钱治病,而何某某以“牛羊过冬瘦弱难售”为由拖延还款,徐某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调查发现,何某某饲养的数十头牛、数百头羊系其唯一经济来源。若直接采取传统查封措施,不仅需支付公证费、保管费等高额费用,还可能因活畜贱卖
导致财产价值缩水。更棘手的是,双方曾有多年交情,若强制执行恐激化矛盾。
创新引入执行担保 活封牛羊保权益
法官转变思路,依据《民事诉讼法》第231条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担保若干问题的规定》,提出“活封牛羊+执行担保”方案:一方面对牛羊实施查封但允许继续饲养,避免因集中处置导致价值贬损;另一方面引入双方共同熟识的案外人作为担保人,签订担保书明确逾期履行后果。
“牛羊就像活期存折,寒冬贱卖是常态。等开春膘肥时出售,才能最大限度实现债权。”法官向徐某某释明市场规律,同时向何某某阐明“转移财产将面临司法拘留”等法律后果。在法官协调下,双方达成延期还款协议,担保人当场签署担保文件,承诺督促履行。
诚信履约显温度 司法为民谱新篇
和解协议签订后,法官持续跟进执行进展,何某某近期主动联系法院称牛羊已售罄,当场向徐某某转账支付全部欠款。法官组织三方当面核对款项,确保执行款全额到位。徐某某感慨道:“本以为要打官司到老死不相往来,没想到法官这么用心!”
该案承办法官表示,执行担保制度通过引入第三方责任,既缓解被执行人短期偿债压力,又为申请执行人权益加上“双保险”。本案中,执行法官精准把握活畜财产特性,将司法刚性与人情温度相结合,既维护了法律尊严,又修复了社会关系,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司法智慧。